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丽江频道 >> 要闻 >> 正文
古城区开南街道:用心守护家门口的“红色课堂”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6日 16:57:22  来源: 云南网

  木房土墙,青瓦覆顶,开南研习所静静坐落于丽江市古城区开南街道贵峰社区大来下居民小组。这里是红军进入丽江坝子的第一站,是一段红色记忆的承载地。1949年初,一群怀揣信仰的先辈们在这里创办农民识字班、青年读书会,传唱革命歌曲,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真理火种播撒进群众心田,为丽江的和平解放筑牢了思想与组织基础。

  如今,开南研习所已成为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丽江市文物保护单位和古城区政德教育基地。近年来,开南街道党工委围绕“保护”与“利用”两大核心,持续推进研习所的保护提升与功能拓展,将这座“沉寂的革命遗址”打造成为党员干部群众“家门口的红色课堂”。

  修旧如旧,让红色历史“留得住”

  “一木一土都不能马虎,这是为红色课堂守好‘历史底色’,也是留住革命岁月的印记。”开南街道党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保护提升工作中,街道严守“修旧如旧”原则,分阶段推进整体修缮。核心建筑保留原有木构房架与土墙基底,重点实施瓦屋面翻新、腐朽木料修补;展陈新增“红军过丽江”“丽江革命斗争历程”等主题展品40余件,涵盖文献、农具、照片等,全部采用可移动实木展柜,避免损伤原结构。同步配套投影、音响等设备,提升参观体验。

  此外,新建“红色书屋”与红色主题宣传广场,完善卫生设施、水电线路与消防系统,并对周边环境进行统一整治,设置清晰的导视系统,串联起完整的红色参观动线。走进院内,青瓦木檐、石板土墙、老物件陈列有序,红色书屋书香氤氲,历史氛围厚重而质朴。

  活化传承,让红色精神“传得远”

  “历史不仅要留得住,更要让红色精神‘讲进人心’。”为增强红色教育的感染力,开南街道精心选聘两名讲解员兼管护员,组成“老少搭档”。

  老党员和继荣是大来下居民小组人,家中长辈曾参与丽江革命。他熟悉每一件文物背后的故事,用乡音讲述历史,亲切而翔实。年轻的和梅芬则负责日常管护与记录,细心整理文物资料、预约登记,并协助将革命故事整理归档,推动红色资源数字化。

  依托这对组合,街道以开南研习所为核心,串联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和万宝故居等点位,打造“革命传统教育+乡村振兴”主题研学路线。目前,研习所每年接待学员超6000人次,成为区域内重要的红色教育阵地。

  同心守护,让红色根脉“扎得深”

  “唯有精心守护红色阵地,方能让红色根脉深扎人心。”开南街道党工委整合辖区党支部、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等力量,组建“红色守护联盟”,推动红色阵地管护成为“全民行动”。

  党员志愿者定期开展环境整治、设施维护;社区居民也积极参与,让研习所不仅是参观场所,更成为社区活动中心。居民议事、纳西古乐传唱、主题党日、志愿服务等活动常在此举办,红色精神在共建共护中融入日常、浸润人心。

  从“保护修缮”到“活态传承”,从“小众参观”到“全民共享”,开南研习所的蜕变,是开南街道推动红色资源焕发时代活力的生动缩影。在这里,革命历史变得可触可感,红色精神化作讲解员口中的故事、党员胸前的党员徽章、群众心中的认同。守护好这座院落,就是守护开南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云南网记者 李铁成 通讯员 和佳琼 和晓艳

责任编辑:邓蕊丹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