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丽江频道 >> 要闻 >> 正文
雪山清音:周秋鸿与她的纳西古乐三代情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8日 14:56:51  来源: 云南网

  夜幕降临,丽江古城灯火初上。从一方古朴院落里飘出悠远乐声,似穿越千年时光而来。站在台前的女子微闭双眼,朱唇轻启,一首南唐后主的《浪淘沙》便如水般流淌而出。“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每个字都带着雪山般的清冷与纯净。这就是周秋鸿——纳西古乐的首位女唱,用40年光阴,将一段濒临消逝的古老乐声,唱成了三代人血脉相连的家族史诗。

  记忆中的童年,总是伴随着爷爷院落里的丝竹声。每到黄昏,老人们便会带着各自的乐器聚在一起。三弦、琵琶、古筝,那些如今看来珍贵的古老乐器,那时只是爷爷和友人们寄托情感的伴侣。

  “生活清贫,但音乐富有。”周秋鸿回忆时眼中带着光。每家凑点米,带些腊肉,简单的食物因有了音乐的相伴而变得珍贵。年幼的她坐在角落,看大人们沉醉在旋律中,那些音符不知不觉渗入血脉,像院子里古树的年轮一样,生命里也刻上了音乐的印记。

  1980年,原丽江大研纳西古乐会会长宣科先生的一个决定震动了大研纳西古乐会:让女性上台演唱。

  周秋鸿成了那个“破冰者”,然而争议也随之而来。“女子唱歌是否合乎传统?”站姿、站位甚至发声方式都成为讨论焦点。有老艺人直言:“站起来会挡住后面的乐师。”于是最初的日子,她站在舞台边缘演唱,像一朵依偎在古树旁的兰花,安静却执着地绽放。

  但她用时间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休息时间里,她苦练琵琶、古筝,从伴唱到执器,用实力赢得了舞台中央的位置。那把琵琶如今已成为她身体的延伸,指尖起落间,尽是百年音律。

  宣科先生曾赞叹她的声音“如雪山上流下的水”。她的歌声中有雪山的纯净、溪流的清澈,还有历经山石碰撞后依然向前的韧性。听她演唱的人,能在那天籁之音中找到片刻宁静。

  有游客说,听周秋鸿唱《浪淘沙》,会莫名流下泪来,仿佛那些千年以前的词句,通过她的诠释,突然有了直达人心的力量。古乐不是化石,而是活着的传承。她用自己的方式让古老音律与当代对话,让每个来到丽江的人都能感受到纳西文化的深邃与美好。

  演出结束,周秋鸿细心擦拭着相伴多年的琵琶,如同对待一位老友。院外,丽江古城的灯火依旧璀璨;院内,百年古乐余音绕梁。她的小孙女跑过来,好奇地触摸琴弦,用稚嫩的童声跟着奶奶合唱《浪淘沙》。一老一少,声音交织,恍若时光的重叠与对话。

  那一刻,周秋鸿看到了传承最美好的模样,从爷爷那辈人“拼米奏乐”的坚守,到小孙女无师自通地跟唱,这条音乐长河已流淌百年,且正以更丰沛的姿态奔向未来。

  “奶奶,我以后也要像您一样唱歌。”稚嫩的话语让她莞尔。月光洒在古院的青石板上,仿佛铺就了一条银色的时光之路。路的这头,是坚守;路的那头,是希望。纳西古乐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

  云南网记者 李铁成 通讯员 唐梦

责任编辑:邓蕊丹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