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数治”赋能筑牢产权基石,丽江不动产登记10年蝶变——从“多头办证”到“一窗通办”
近日,市民在玉龙县不动产登记中心服务窗口办理业务。
“10年来,各县(区)不动产登记部门主动作为,积极推动不动产登记服务从分散化向统一化、‘数治’化转型,实现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从落地生根到枝繁叶茂。”在丽江市不动产登记10周年座谈会上,说起不动产登记的10年蝶变,丽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干部何弥生感触颇多。
2015年,《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正式施行,我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全面落地实施。10年来,丽江以“保护产权、登记为民”为核心,深入推进制度改革与创新,在服务效能提升、历史遗留问题化解、数字化改革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
从多头管理到“四统一”规范
自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实施以来,丽江市全面整合分散于住建、国土、林草等部门的不动产登记职责,根据全市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目标,细化工作任务,出台了多个相关通知,完成土地登记、房屋登记、林地登记等不动产统一登记职责和机构整合。2015年下半年,市、县(区)两级不动产登记机构整合完成,构建起了“统一机构、统一簿册、统一依据、统一平台”的“四统一”制度框架,有效确保了全市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的顺利推进。
家住中正花园的市民王发金,是拿到丽江市第一本不动产证的业主。他说,10年前实行“两本房产证”制度时,一套房产对应房屋所有权证、国有土地使用证两本证件。自2015年起,旧版两证合并为不动产权证后,避免了以往需要分别办理不同证件的烦琐流程,简化了办证程序,提高了效率。
化解历史遗留问题,推动“交房(地)即交证”
2020年1月,丽江市印发了《丽江市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工作方案》,对9类“问题房产”实施分类处置,全力推动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化解。目前,全市65个小区、19464户“登记难”问题已100%化解,为15823户群众办理了不动产权证书,群众关心的“登记难”问题化解成效明显。
同时,为切实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各县(区)聚焦普遍存在的“交房不能同步交证”问题主动作为,积极联系了解企业申请“交房即交证”意向,定期跟踪项目进度,为企业提供办证前期指导和业务培训。截至目前,全市共实现“交房即交证”34宗、“交地即交证”19宗,惠及群众4000多户,住权与产权同步保障得以体现。
据丽江华联房地产有限公司行政人事部经理和军洁介绍,向明园小区于2022年10月30日完成了“交地即交证”流程,作为区域内该模式的先行者,此举为公司后续开发建设节省了大量时间成本。目前,小区已有200多户业主完成不动产权证书办理。
打通信息共享壁垒,实现高效便捷服务
近年来,全市各县(区)积极推广应用“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平台并拓展相关业务。通过平台实现数据互通共享,构建“线上一窗”服务模式,打通信息共享壁垒,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同时,扩大了不动产登记信息的查询范围,办事群众可免费自助查询、下载所需的不动产登记信息,还推动了不动产登记信息在入学报名、保障性住房申请、个人所得税减免等业务中的跨部门共享利用。
“不动产登记中心引入信息化技术后,拓宽了服务渠道。如今,借助互联网平台,不仅能查询不动产登记信息、预约业务办理,还能在线提交部分申请材料,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便捷服务,我们的工作和服务效率大大提高了。”丽江好思家房地产置业顾问公司负责人石敏说,10年来,平台业务申请量2288宗,办结2265宗,办结率达99%。
创新“一站式”服务模式,办证时限大幅缩减
为升级不动产登记服务体验,丽江市创新推行“一站式”便民服务模式,在县(区)不动产登记大厅,特别设立了“综合服务”窗口,实现“一次取号、一次交件、一套资料、一窗受理、一窗领证”。这一举措精简了办证流程和材料,提升了办证效率。如今,不动产一般登记和抵押登记的办结时限从最初20个工作日和10个工作日,分别缩短至5个工作日和2个工作日。
此外,通过深入推进“减证便民”行动,以“一张表单”一次性告知审批和办证所需材料清单,减少了企业和群众办事时长,节省了提交材料的成本,有效避免了“重复跑、多头跑”的烦恼,让企业和群众真正享受到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
从“办证难”到“即时办”,从“纸质证”到“电子码”,丽江市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以改革破题、以创新开路,持续推动不动产登记服务提质增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努力推动不动产登记智慧化升级,拓展区块链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构建“24小时不打烊”服务体系,探索“云上登记”全覆盖;完成全域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赋能乡村振兴;强化数据共享,为房地产调控、生态保护等提供精准支撑,服务城市治理现代化,让不动产登记服务更高效、更智能、更贴心。(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