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丽江频道 >> 要闻 >> 正文
“黑龙潭歌会”纳西古乐传承有新篇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26日 09:01:38  来源: 古城之窗

原标题:【文化中国行】声声不息!“黑龙潭歌会”纳西古乐传承有新篇

“黑龙潭歌会”是丽江纳西族地区传统民族民间歌舞乐活动的盛会,镌刻着纳西人难以割舍的文化记忆,承载着丽江各族人民共同的乡愁。2022年12月,“黑龙潭歌会”群众文化活动入选“云南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近日,在黑龙潭古戏台上,来自古城区中岗古乐队的成员们身着纳西族传统服饰,在“洞经音乐”省级非遗传承人、“黑龙潭歌会”纳西古乐指导教师杨友和的引领下,大家调好音阶,在最短的时间内调整好状态演奏起一曲曲纳西古乐。

“我们今天先演奏一首《山坡羊》。”随着领队发出指令,大家默契的各司其职,曲项琵琶、波伯、速古笃等乐器在这一刻仿佛有了生命,悠远、空灵的旋律,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驻足聆听,纷纷赞叹纳西古乐的独特魅力。

杨友和说:“在古城区非遗中心的精心组织下,各非遗传承队能定期在古戏台进行展示展演,这不仅是对纳西古乐的传承,更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宝贵平台。我衷心希望‘黑龙潭歌会’能够持续举办,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共同守护这份文化遗产。”

中岗古乐队队员和立伟是“纳西族白沙细乐”省级非遗传承人,1999年起,和立伟就开始在玉水寨景区从事纳西古乐演奏和传承工作,他动情地说:“我自幼跟随父亲学习纳西古乐,这份执着已深深融入我的血脉。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学习纳西古乐的行列中来,我感到无比欣慰。未来,我将继续不遗余力地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古城区非遗中心主任李广介绍,2017年,古城区增设了“黑龙潭歌会”纳西古乐传习展演培训活动,以国家级非遗项目“纳西族白沙细乐”、省级非遗项目“洞经音乐”为主要内容,由全区26支纳西古乐传承队,于每周二、周五下午1点至4点在黑龙潭古戏台常态化开展培训展演,全年组织100余场次。“黑龙潭歌会”纳西古乐传习展演培训活动已连续举办七届,成为传播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阵地。

“黑龙潭歌会”通过定期举办纳西古乐传习展演培训活动,打破了传统传承方式的局限,将纳西古乐的学习与传播融入了更广泛的社会群体中,全年固定参与培训展演活动的非遗传承人、中小学生、古乐爱好者达500人。这种创新的传承模式激发了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促进了跨年龄、跨领域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为纳西古乐注入了新的活力。

据了解,纳西古乐由“洞经音乐”以及本土音乐“纳西族白沙细乐”组成,是纳西人迄今保留的古代历史文化遗存,具有很高的文化、历史价值,被誉为中国传统音乐的“活化石”。

近年来,古城区深入开展田野调查,收集编目纳西古乐遗存;申报认定32名纳西古乐相关的各级非遗传承人,基本建成系统完善的数据档案库;编纂出版《丽江民族民间器乐集成》,录制《纳西族白沙细乐》《洞经音乐》演奏光碟,提供纳西古乐示范教材。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举措为“黑龙潭歌会”纳西古乐传习展演培训活动的常态化开展,夯实了基础,使之成为广大古乐爱好者展示和学习的共享平台。

李广表示,“黑龙潭歌会”成功将非遗引入景区,成为丽江文化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在这里,每一位参与者都能感受到纳西古乐的独特魅力,体验到纳西文化的深厚底蕴。展望未来,‘黑龙潭歌会纳西古乐传习展演培训活动将继续秉持初心,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创新的理念,推动这一古老而神秘的艺术形式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记者 和雪源

责任编辑:周鑫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