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走进古城看发展】古城区七河镇:主题教育求实效 特色产业见成效
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产业发展热火朝天。行走在古城区七河镇田间地头,一片丰收的喜人景象,农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卓莓公司园区里,工人正采摘鲜果草莓;金和农业开发公司的魔芋加工厂内,魔芋烘干生产线机器轰鸣……这一幕幕场景是七河镇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助推全镇产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七河镇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持续以理论凝聚人心、用项目鼓舞干劲、靠发展实现振兴。锚定建设特色农业强镇目标,镇党委政府坚持育龙头、扩基地、延链条、创品牌,聚焦“四个一批”,在联农带农上下功夫,在促农增收上做文章,加速农业“产业化、绿色化、景区化、品牌化”发展,切实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以学为先,蓄力赋能产业发展
理论学习是主题教育的重中之重,七河镇党委政府坚持把学习摆在首位,推动全镇党员干部在学习新思想中不断坚定信心、提升能力、增强本领、指导工作。通过真学实悟,推动党员干部进一步树牢创新引领产业发展的理念。为了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镇党委政府在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深入一线定方向、谋产业、找坐标,不断凝聚起大抓特色产业的强大合力。
聚焦规范提档一批,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在推动村企合作方面,促成古城区农特产品加工有限公司与省级龙头企业丽江万农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及丽江金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达成租赁经营,与村集体、村民的利益联结,持续深化示范性建设、规范化运行、长效化收益,促使新民村村集体经济增收8万余元,其他9个村增收村集体经济资金4万余元;在提档村级公司方面,指导新民、忠义、龙潭等村综合服务公司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分工,规范财会制度和盈余分配制度,定期公开财务报表,接受成员监督,不断提档升级,与企业紧密合作,争做村级服务标杆,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50余万元;在完善运行机制方面,不断优化和拓展联农带农机制,形成以龙头企业+党组织(村级综合服务公司)+农户的模式,2023年共和村综合服务公司与滇玉公司达成协议,以订单式模式发展玉米制种产业,党组织(村级综合服务公司)在整个订单农业链中充分发挥作用,保障企业及种植户双向平衡发展,促进市场良性发展,党组织(村级综合服务公司)从中收取合理的管理费,形成完整的订单农业模式。
聚焦健康运行一批,促进农产业结构调整。一是强化产业引领。以建设高标准示范产业为目标,引导合作社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助推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最大限度支持辖区范围内万农、卓莓等农产业示范公司转型升级,带动农户种植草莓1000余亩、魔芋2000余亩、中药材3000余亩、玉米制种500余亩、马铃薯10000余亩,在村集体经济收入增收和农村居民致富上实现“双促进”。二是搭建务工平台。魔芋、草莓、玉米制种、中药材种植产业均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镇党委积极发挥“枢纽”作用,搭建农户与合作社、公司协同联动的平台,形成既保障了企业用工需求、又拓展农户就业渠道的良好局面。
目前,七河镇发展魔芋产业的农户300余户、中药材产业的农户500余户、马铃薯500余户,带动1000余人在家就业;万农公司年累计务工人员4000余人次、金和公司年累计务工5000余人次、卓莓公司年累计用工4000余人次。
以干为要,推动产业提质升级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七河镇党委政府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引导党员干部学中干、干中学,传承和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深入产业发展一线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为产业提质升级注入强劲活力。
镇党委把全面推动发展作为推进主题教育的落脚点,利用七河镇地处丽江“南大门”的区位优势,聚焦产业提质升级、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民办实事、农文旅融合发展等重点内容,以“干什么、怎么干”为主线,组织党员干部深入讨论,坚持把解决问题与办实事结合起来,让党员干部受教育、人民群众得实惠,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聚焦技能入户一批,提升农产业服务管理能力。为了让群众更好发展产业、提高产能产值,实现稳定增收,镇党委政府紧盯群众需求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将“激发农户种植积极性、提高农户种植管理技术、最大限度发挥联农带农机制”作为七河镇各级党组织“为民办实事”重要抓手,常态化组织农户开展技能培训,联合万农、卓莓等公司及古城区科技局、农业局等单位,邀请专家开展中药材、魔芋、玉米制种等培育和病虫害防治,目前,全镇已开展现场种植培训6期,覆盖农户1000余户。为了解决种植农户种植技艺不精、知识不足、收成不高、品质不佳等问题,镇党委政府紧盯产值提升开展送“技”入户,通过“万名人才兴万村”“干部规划家乡”等活动及依托乡村振兴工作队,开展种植技能培训和指导,年内开展送技到田、送技到户50余次,为800余种植户因地制宜给予科学精准种植指导,既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又充分调动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
聚焦精心打造一批,扩大农文旅融合效应。镇党委政府依托七河镇特色优势资源,以办好“一乡一节”为抓手,成功举办第26届“大美七河文化节”,通过开展精神文明表彰、文艺汇演、农文集市、自助美食及观音峡景区游览等活动引导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融合。以开展主题活动为抓手,推广“游大美七河·品乡愁之味”为主题的系列活动,通过媒体宣传、自媒体直销、农户自销等方式宣传西哨露营地,销售七河草莓、七河猕猴桃、七河鸭梨等具有七河特色的农特产品,创造销售额100余万元,不仅为七河镇探索生态观光游、乡村田园游、农事体验游等乡村旅游新业态开启了良好开端,极大激发了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挖掘历史底蕴为抓手,依托下金安村悠久历史文化优势,深入研究金龙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茶马古道相关历史,做好古桥和传统村落的宣传工作,积极探索开发研学路线、康养产业,成功申报古城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以党建引领、生态保护、农文旅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时下,七河镇正以决战决胜的姿态,以建设特色农业强镇为突破,以产业提质增效为支撑,将主题教育的成效转化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具体行动和实际成果,助推七河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书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