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玉傈僳族普米族乡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西北部,距宁蒗县城54公里,是全县唯一的民族乡。全乡下辖6个村委会,居住有9个世居民族。
自古以来,翠玉乡各民族和谐共处,相辅相成。在一辈辈人的努力下,如今的翠玉乡,每一条公路、每一幢建筑、每一条街道,无不是民族团结奋斗结出的硕果。
继承团结优良传统
1958年,当时的翠玉贫穷、落后。住在猫家村的朱阿花(化名)是全村唯一一名党员,也是一位干部,看着贫穷落后的村子和永远吃不饱饭的群众,朱阿花内心焦急。她明白,要解决这些问题,唯有开垦土地,增加粮食产量。
朱阿花征得领导同意后,开始到村民家做思想工作。由于翠玉乡民族众多,为了能顺利和村民交流,她一有时间就练习不同民族的语言,在她和同事的不断努力下,村民们开始投入到开垦土地中。
经过努力,随着土地的增加,也带来了粮食的丰收。各民族看着堆满的粮仓,“团结”更加深入人心,翠玉乡也被誉为宁蒗县的“粮仓”。
粮食有了,生活富裕了,后代儿孙的教育问题又摆上了桌面上。对此,朱阿花又和同事联合全乡人民开始修建学校,修通了各村到学校的路。
翠玉乡水资源丰富,气候暖和,非常适合种植水稻,为了保障水稻丰产,1967年,翠玉乡组织发动全乡各族人民修水库;为提高各民族生活水平,又组织全乡修电厂,为各村通电。
截至目前,翠玉乡共建成小I型水库2个、中学1所,小学4所、幼儿园1所。全乡57个村民小组实现“村村通”,有乡道2条,建成青、花椒初加工厂2座,垃圾处理厂一个。
多年来,在翠玉乡党委政府、各族人民的不断努力下,如今的翠玉乡,已成为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宜居宜人的和美乡村。
因地制宜谋发展
翠玉乡海拔最高4513米,最低1507米,相对高差3006米,立体气候显著,可谓“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在农作物分布带上分为江边河谷区、半山区和高寒山区三个区。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翠玉乡党委、政府因地制宜抓产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进步。通过在高寒山区发展畜牧业、中药材,在半山区发展核桃、花椒等经济林果业,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重点发展黄果、石榴、芒果等热带水果,翠玉乡形成了“山头牛羊壮、山间金叶飘、山谷果子香”的产业梯形布局。
2022年,翠玉乡完成粮食种植面积21702亩,总产量达4172.4吨;完成烤烟种植面积4500亩,产值达2190万元;红椒4182亩,产值达1400万元(干货)、青椒12000亩,产值达3600万元(干货);黄果500亩,产值达750万元;软籽石榴518亩,产值达270万元;种植核桃10000余亩,产值达2000余万元;种植魔芋300亩,产值达60万元;因地制宜发展养殖业,全乡建成一个冻精改良站,共完成改良配种156头肉牛;高山区大力发展牦牛、黄牛、黑绵羊,集镇周围鼓励养殖生猪、肉牛、江边河谷地区支持发展黑山羊,全年大小畜禽存栏8.8万头(只),共出栏4.8万头(只)。
2023年,全乡完成生产总值3.48亿元,同比增长1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146.22元,同比增长12%;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1亿元,人均存款达1.4万元。
党建引领促发展
翠玉乡始终坚持“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依托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资源,培养了一批民族文化传承人。同时,开展了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上讲台,进村组、上舞台等一系列活动。
此外,翠玉乡以党建为引领,依托“火把节”“阔时节”“吾昔节”“转山节”“库史节”等民族传统节日,以及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民族法治宣传周等活动,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以乡村治理为抓手,不断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乡风、破除陈规陋习,进一步提升凝聚力和向心力。
同心共筑富裕梦
多年来,翠玉乡始终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始终把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以党建引领促进民族团结,坚持共同富裕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持续抓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
翠玉乡以集镇规划建设为抓手,积极构建各民族共建、共治、共享的美好家园,推动各族群众交知心朋友、结美好姻缘、做和睦邻居,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大交融格局。
云南网通讯员 和建福 汪锡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