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泪洒《我本是高山》观影现场——张桂梅老师传递人间大爱
每周一,张桂梅都会在女高开展党性教育。 (本报记者 赵庆祖 摄)
《我本是高山》海报
11月26日,星期天,我抽空和朋友一起观看了下午场的电影——《我本是高山》。
当我们走进影院时已迟到几分钟,刚落座,影片那熟悉的人物和山村场景一下子抓住了我的心。毫无疑问,在纷纷扰扰娱乐泛化的电影市场中,这是一部如清风徐来般传播正能量的影片,也是第一部向世人展现张桂梅老师先进事迹的电影。
电影是一门用影像来讲故事的艺术,讲好故事特别重要。张桂梅老师的感人故事有很多,她崇高的精神和思想品格背后有无数个感人故事,《我本是高山》这部电影讲述的故事,只是张老师为贫困山区女孩的教育事业操心操劳无私奉献的几个片段。
我曾长期关注并采访张桂梅老师,能体会到她一路走来风风雨雨的心路历程。我也深知,张老师多年来为贫困山区教育事业所吃的苦头和所做的一切,绝非能用一部电影来讲述完。我们也不可能寄希望于用一部电影去完全理解和诠释张桂梅老师在这个时代表现出的高尚品格和精神价值,但我认为这部电影至少走出了探索的一步,电影的创作团队也花了很大的心血。
《我本是高山》以全国道德模范、时代楷模,“七一勋章”获得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为原型。讲述了坚毅执着的张校长为山区教育事业倾注心血,带领一群大山女孩用知识改变命运,实现人生理想的故事。现实中,张桂梅老师40余年来,扎根边疆教育一线,秉持用知识改变山区女孩命运、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理念,矢志不渝推动创建了我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先后让2000多名大山女孩圆梦大学。她用爱心和智慧点亮万千大山孩子的人生梦想,展现了当代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和责任担当。张老师的故事已经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我本是高山》第一次用影像的方式展示了张老师的崇高品格。
《我本是高山》用镜头回溯了张老师艰辛创业的故事:张老师和华坪女高的教师们秉持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热忱和专注,不计回报托举起学生们的梦想,同学们也通过学习,将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影片中有不少孩子们在艰苦环境下刻苦学习的励志情节,参加观影的老师也表达了同一种心声:“从这些刻苦学习的女孩身上,看到了曾经那个不抛弃、不放弃的自己。”
除了海清的精湛表演,影片中山英姐妹的故事线索和情节设计也感动了我。
几近辍学的山月在张老师几次三番的关心鼓励下,坚持读完高中,与同学们一起参加了高考。当知道山月高考成绩那天,张老师和山月的老师打着电筒凌晨才爬到山顶,隔山沟喊话通知山月“你考上大学了!”此时此刻,山月想起了在家暴中死去的姐姐山英,悲喜交加泪如雨下……
看到这里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旁边的朋友也热泪盈眶。在这样的山村里,能够培养出一个女大学生是多么不容易啊!培养出一个大学生就是救了一个家庭和几代人,张老师怀着一颗充满大爱的心,救下了2000多个贫困山区家庭的女孩子。
我也曾在这样的大山里有过跋山涉水的工作经历。多年前,我被派往华坪、永胜开展扶贫工作,在“五级访谈贫困村”的过程中,我走遍了华坪县、永胜县的每一个贫困村。我所挂钩的两户傈僳族群众,也在党的扶贫政策下脱胎换骨,最终摆脱了贫困。我们去过的维新村里也有张桂梅老师的学生。这些年来,通过单位挂钩扶贫,地方积极开展扶贫措施、实施乡村振兴计划,当地的村容村貌和老百姓的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张老师是这个伟大时代造就的道德模范,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张老师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之下,以坚韧不拔的执着精神成功救助了贫困山区这么多女孩子,她所遇到的困难是常人无法克服的。是什么支撑着张老师?我想,张老师的精神支柱不仅仅是来自某一方面。除了信仰的力量无可置疑,她和丈夫曾经共同追求教书育人的美好理想是一方面,还有当地群众的关心帮助和支持拥护也是强大的精神动力。她曾跟我讲起她晕倒在讲台上查出肿瘤后同事们给予的关心帮助,当地妇女同胞在妇代会上为她捐款,有人还把回去的路费也捐给了她,自己走十多公里的山路回去。这一切让她内心充满感激之情,总想着有生之年一定要报答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培养好他们的孩子……
根据笔者多年关注采访张老师的经历,我想,电影《我本是高山》只是开了一个以电影艺术讲述张老师故事的头,今后还会有更多的人来传扬她的事迹。张老师的故事感人肺腑,她的精神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们。我们应该倡导和鼓励更多的人以不同的形式讲述传播张老师的故事,让张老师的精神发扬光大,让张老师的故事传播得更广更远,爱如薪火相传,照亮新时代的征程。(松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