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丽江频道 >> 正文
黄绿相间,光影深处走来的巨甸熠熠生辉!
发布时间:2022年02月11日 20:37:06  来源: 黄绿相间,光影深处走来的巨甸熠熠生辉!

  原标题:黄绿相间,光影深处走来的巨甸熠熠生辉!

  家乡巨甸,古时巨津州,今日鱼米乡。坐落在金沙江畔木瓜山下的巨甸坝子,依偎村庄,连接田园,宛若镶嵌在玉龙版图上的一颗明珠,熠熠生辉。

  无论你来或不来,巨甸坝子一年四时黄绿相间,绽放着属于她的色彩。金沙江水日夜奔流不息,绿水青山常年葱翠环绕,静静守护着这一方水土这一方人。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以及悠远的历史文化,造就了巨甸物产丰饶、人杰地灵的传奇。

  巨甸人说话很有特色,夸你长得好看叫“国色”,形容你吃相难看叫“汪累”。当你走在巨甸街上,不时会听到有人喊你“阿爷、阿嬢”。说来也怪,这个称谓在巨甸是通用的,不管你是16岁的小姑娘还是68岁的老奶奶,巨甸人民统统都可以喊你一声“阿嬢”,那绵长起伏的尾音还让人感觉很亲切。所以,在这里你可以暂时忘记年龄忘记身份,享受到“一视同仁”的待遇。

  巨甸街上有很多转角,转角不一定遇见爱情,但能够遇见许多美味的小吃。就比如,小镇邮电所转角处的凉粉皮和烧烤历来是巨甸街上最有特色的美食。巨甸逢5日赶街,每到街天,附近一镇四乡的人会集中在这里,琳琅满目的土特产和农副产品,总有一样会吸引住你的目光。如果你有机会来巨甸做客,还可以品尝到巨甸独有的“果碟”席、江边的菜豆花,同样能让你大快朵颐。

  说到巨甸,就要重点说一下被列为中国传统村落的拉市坝自然村。位于村子中心的老四方街作为拉市坝的著名地标,多年以来一直以天圆地方的格局默默地见证着这个村落的沧桑与厚重。沿着老四方街往北走,村里四通八达的巷子仿佛是时光隧道,依稀还留存着昔日茶马古道的印记。拉市坝村的建筑多以土木结构的民居为主,一排排青瓦白墙掩映着整洁的村道,一座座三房一照壁的农家小院在光影交错中记录着沧海桑田的变幻。

  与拉市坝村平行守望的是巨甸村,对了,如今要称之为“巨甸新村”了。在经历2018年“11.03”金沙江堰塞湖泄流洪灾的伤痛后,当地群众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重建家园,巨甸村涅槃重生,一个富裕、文明、和谐的新村已然矗立在金沙江畔。走进巨甸村,映入眼帘的是新建的楼房、新铺的沥青路面,老人嘴角的微笑和孩童欢快的歌声都在彰显着生逢盛世的骄傲与自豪。日沉日升,这块土地上曾经演绎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深深镌刻在巨甸人民的心里,成为永恒的温暖和感动。

  元初时,巨甸曾用名为“巨津”,有渡口之意。如今想来,是否冥冥之中早已注定,从时光深处走来的巨甸必将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一段伟大的历史洪流中去。

  时间倒回到峥嵘的战争岁月中,巨甸作为红军长征过丽江、抢渡金沙江的最后一个渡口,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抗战胜利后,为纪念红二、六军团长征过丽江、抢渡金沙江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地方政府在巨甸渡口建立了“红军渡纪念碑”,同期,“毛主席八·六批示纪念碑”及“126团烈士纪念园”也分别在巨甸的活佛台、金沙旺半山建成。巨甸作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红色阵地,历史再次赋予了它新的使命和无限的荣光。

  冬去春来,岁月变迁,如今的巨甸旧貌换新颜,而永远不变的是巨甸人民热爱生活的初心和坚强乐观的品格。江边儿女饱含着对祖国母亲的感恩之情,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书写着团结、奋斗、拼搏的新时代篇章!(通讯员舒庆梅 元晓斌

 

责任编辑:杨之辉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