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节庆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丽江频道 >> 旅游节庆 >> 正文
拉市海“捡鱼”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07日 17:00:00  来源: 云南网-丽江日报

原标题:拉市海“捡鱼”

20世纪60年代,丽江出版了一本书,书名叫《阿一旦的故事》,《拿鱼去》是其中首选的一篇。故事说:“在丽江古城西面20多公里的地方有一片水域,叫拉市海。海里鱼很多,特别是鲫鱼,其味道香美而出名。每到农历二三月间海水潮落干涸,是拿鱼的好时机”“那天,木老爷正闲得发闷,想找个人开开心。阿一旦正抬着一筲箕谷子急急走向碓房要去舂米……‘阿一旦!’木老爷叫住了他,‘你肚子里笑话多,你马上给我说一段笑话’”“阿一旦看看木老爷那副愚而诈的模样儿暗自好笑,马上就有了笑话:‘老爷!我哪有工夫和你讲笑话,拉市海水干了,满地都是鱼,我急着要去拿鱼呢。’阿一旦撇撇嘴巴,拔腿就走。回头补充一句:‘拿鱼去!’”“木老爷备了一匹骑马、两匹驮马,带了两个仆人,急急忙忙跑了20多公里,赶到拉市海边一看,嘿哟!海水茫茫,波浪翻滚,野鸭成群。”阿一旦又一次开了木老爷的玩笑。

拉市,是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内面积仅次于丽江坝的高原坝子。有一个1万多亩水面的拉市海,海拔2450米,水深2.5米至4.5米。这里鱼多鱼美,鹤鸭成群,美丽富饶,名不虚传。

1967年3月,早春的拉市海海风很凉,海水很冷,从北方飞来这里过冬的黑颈鹤、斑头鸭、灰鹤等几十种珍禽在海面飞起飞落,一派鹤击长空、鱼翔海底、百禽争鸣、渔船飞渡的祥和景象。四周的海边人来人往,一对对男女老少站成一排,或围成一圈站在齐腰身的水中,忙着拔水草。将水草一把把一捆捆联结在一起,慢慢结成一道道水草围墙,海水可以漏走,鱼却被围在里面。人少的围了一二百米,人多的围了三四百米一圈,中间水面有的10多亩,有的二三十亩。人们庆祝鱼丰收的歌声、笑声、号子声响彻拉市海。

以上是我们班同学杨占春给我们描述的拉市海边的捕鱼情景,使我们一个个心里痒痒的,并提出请求,让他带我们去拉市海抓鱼。

一个星期天早晨,天边刚刚发白,杨占春就叫醒我们4个好朋友,跟他去拉市海边抓鱼。他带我们享受了拉市海水落潮后拿鱼的快乐——那是一种少年时代的快乐!那是一种人类轻松获得大自然恩惠的快乐!

时隔半个多世纪,到拉市海拿鱼的一幕幕情景仍十分清晰。早晨6点,王耀昇、赵松发、付昆和我跟随杨占春从学校出发了,穿过丽江坝、翻过黄山垭口就进入拉市地界。站在黄山垭口,拉市海尽收眼底。拉市坝是一个典型的小盆地,拉市海像一面明镜镶嵌在盆地中央,朝阳烧红的玉龙雪山静静地倒映在海中,雪峰顶在朝阳中变化万千,雪峰、朝霞在湛蓝的海底燃烧起来,惊醒了一群群晚起的大雁、丹顶鹤、斑头鸭……鹤鸣声、鸭叫声一下子洒满拉市海。这时的胜景是:“朝霞与百鸟齐飞,春水共雪山一色。”

10多公里土路,我们一路小跑。一个多小时就到了拉市海西北边的均良村杨占春家。匆匆吃过早饭,我们就赶往拉市海边。

占春兄的父亲杨大叔,在我们到达前就在海边选好了一片海域,坐在海岸边一块大石头上,一米八多的雄伟身材,像一尊铁塔屹立在那里,左手握着长烟锅竹节杆,一口浓浓草烟雾轻轻吐出。穿着湿草鞋的大脚又粗又长,看得出他已经下海试探过这一片水域。“现在水太冷,先晒一下太阳,暖和一点再下水!”杨大叔招呼我们坐下休息一会。我们一个个脱掉鞋袜,卷高裤脚、挽起袖子,跃跃欲试。我一大步踩进海水里,水刚淹到膝盖,水太冷,我大叫一声“好冷啊”,便急忙退了回来。其他几位同学只敢用手去摸海水,都喊:“很冷!很冷!”

晒了1小时的太阳,全身暖和了。10点钟左右,杨大叔把长烟锅头在地上磕了一下倒掉烟蒂,站起来一声不吭的迈着大步走进了拉市海,我们也一个个紧紧跟上,走进海中100米左右,水有1米多深了,我们看到与海岸平行的海水中,已有一条近百米,用水草缠绕成的半漂在水面的绿色长堤了,杨大叔只说了一句:“大家站成一排,每两个人中间距离一丈左右,一边拔水草,一边把草堤往岸边滚动。”西边是陆地,只要在北、东、南3边用水草筑堤,就能把鱼围在里面了。我们先筑东边的长堤,刚下水一会儿,裤子、衣服都湿了,觉得有点冷。我们学着杨大叔那样,手脚并用,把茂密的绿绿的滑滑的1米多长的水草缠绕成一把把、一捆捆,又连成长长的围堤。我们觉得很新鲜、很好玩,越干越起劲,不到1个小时,一个个鼻尖上冒岀了汗珠。在杨大叔和占春兄的带领下,我们6个人干了两个小时,就在东边筑起了长300多米的绿色水草长堤,草堤随着海浪在海水中轻轻摇动。我有了点成就感,觉得草堤就像嫦娥从九天丢下的一条绿色长丝带,风一吹草堤摇摇晃晃更像一条准备跃出海面的长龙。

在杨大叔的带领下,我们又在南边筑起了100多米的绿色长堤,把东边和海岸陆地连在了一起。下午1点多,占春兄的两个妹妹给我们送来了午饭。上了岸,才觉得腰有点酸,手和脚有点麻木。午饭很丰盛,一尺多长的锅边包谷粑粑,酸菜炒土豆,青菜豆腐汤,一大碗油辣子。我们一个个都是十六七岁的毛头小伙,特别能吃,吃得也特别香。我吃了两大个粑粑,一碗炒洋芋,两大碗油辣子豆腐,吃完全身冒汗。走回海岸边靠在石头上,眯着眼睛欣赏拉市海中冲天而起飞翔一圈又猛插入海中游戏的黑颈鹤、鸭子、大雁,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中“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涌上心头,“今天,我在拉市海边抓鱼,长大了也要到长沙橘子洲头走一走”的念头也在我心中悄然升起。多少年后,当我站在橘子洲头遥望时间长河中“恰同学少年”的我,才感到生命中经历的纯真快乐、美与善,亦是我不断奋发向上的动力。

下午,杨大叔又是一声不吭的第一个走进海中,带领我们在北边筑起了一道100多米的绿色草堤。下午6点多钟,我们围了一片30多亩的海面,绿色水草长堤把很多鱼关在了里面。“你们回家休息吧,今天完工了!”杨大叔让我们上岸回家。我们洗干净手脚,穿好鞋袜。杨大叔还在围着草堤走,一边走一边在加固有漏洞或不够牢固的地方。我们在岸边等他一起走,他挥手让我们快点回家休息。占春兄也催我们先回家,我们只好先回了。

回占春家的路上,碰到一群同村来围鱼的邻居。其中一位50多岁的木大叔,主动和我们打招呼:“你们是丽江中学的高中生,是从丽江、迪庆、怒江3地、州选拔来的高材生。你们不仅会读书,还会围鱼,不简单啊!”我连忙说:“我们第一次学围鱼,是杨叔叔教我们、带我们做的。”木大叔挽着我的手,一边走一边给我们讲:“杨大叔是我们村有名的男子汉,是真正的不怕苦、不怕死的汉子!我给你们讲一件他勇武过人的事。3年前,村里有一户人家建房子,因为生活比较困难,请来帮忙的人少。第一山木结构屋架竖起来后,有一部分人要扶住避免倾倒。当第二山屋架树到快直立时,由于人力不足推不上去了,现场陷入了木屋架子重量和人力较劲的僵持局面。面临着整山木屋架倒下来会造成屋毁人亡的可怕局面,有一两个人坚持不住,吓得丢掉工具就跑,在那十分危险的时刻,‘别跑!大家都来用木杆顶住!’杨大叔大吼一声,用一根又粗又长的木杆将快倒下的整山木屋架顶住了,其他人见状又跑回来,大家齐心协力终于把整山木屋架推了上去,稳稳正正地和第一山屋架扣住紧紧连在一起了!关键时刻救了大家啊!”木大叔感叹道。杨大叔的英雄壮举,受到了全村人的称赞和尊重。

吃晚饭时,杨大叔陪同我们几个同学在堂屋里一桌,而大婶和3个女儿在厨房里吃。王耀昇同学去请大婶他们出来一起吃,她们都不肯来。杨大叔说:“这是纳西族古老规矩,女人是不来正席的,只能由男主人和长子陪同客人。”

我们的饭桌上除了中午的菜外,增加了一盘很肥的腊猪肉和一盘炒鸡蛋。当时生活比较困难,很难吃上一顿肉。普通家庭一两个月才能吃一顿肉,人均仅一二两。我们几个年轻小伙,二三下就把肉和鸡蛋扫光了。我看到杨大叔只吃了一块肉,我吃了两块就不忍心再去夹肉了,我吃第三大碗包谷饭时,盘中还有一块肉,谁也没去夹,杨大叔硬把那块肉夹到我碗中。

吃完饭,占春兄和我把大家的碗筷送到厨房,我看到大婶和她的3个女儿面前只有一盘酸菜炒洋芋和一盆豆腐菜汤。见此情景,我心里既惭愧又难过,她们这是省嘴待客人呀!

一是因为累,二是吃得又好又饱,我一觉睡到第二天早上9点多才醒来。当我们走到海边渔场时,杨大叔已经站在昨天围住的鱼田里了。他沿昨天围的水草堤走了一圈,一边走一边踩实水草的底部。海水已经落潮退去很多,昨天飘在水面上的草堤已经落地,水最深的地方只有三四十厘米了。我们跟着大叔又将草堤往岸边滚压了20多米,一边拍水面赶鱼,一边滚草堤,大一点的鱼有的企图冲出草堤,我的手上、脚上都被鱼碰撞着,鱼被围在了水面不到5亩、水深不到20厘米的圈子里。

中午上岸吃饭,休息了1个多小时,海水又退去了许多。杨大叔说:“开始抓鱼了,你们先看我抓几条。”他慢慢地走进水草堤,在中央水泡冒得多的地方,双手轻轻前摸,一把抓住一条2斤多的鲤鱼扔上岸来,又一摸一抓扔上来三四条鲫鱼,大的1斤多,小的五六两。占春兄让我们用手推网捞,用竹筲箕刮。最多时一网10多条、一筲箕五六条鲫鱼。刚开始我们4位同学有点手忙脚乱,过一会儿有点熟悉了,到手的鱼也不会再掉进水中了。我们5个人站成一排,由海里往岸边赶,一边慢慢移动脚步,一边慢慢地轻轻地用手推网和用筲箕刮地捞。一会儿,就捞满了10多竹篮。

大婶和她的3个女儿忙着往家里背鱼。下午4点多,海水又退去许多,水只有20多厘米深了,我们又将水草堤慢慢往中央滚。滚水草堤时,我们很轻松地从脚下抓住一条条大鱼、小鱼。“又抓到一条大鱼啦!”我们的欢呼声和欢笑不绝于耳。

最后,水草堤中央只有1亩来的地了,有的地方水有10多厘米深,多数地方只有烂泥了。我弯着腰,一手拖着竹篮,一手在人脚印的泥坑中抓鱼,很轻松,鱼躺在小泥坑中一动不动,一伸手就捉住了。有的地方,鱼的半个身子露在泥巴外边,更轻松地捡起来丢进竹篮里,不到半个小时,赵松发和我就捡了20多斤的一竹篮。我们都来自上游的金沙江畔,知道从金沙江中捕上一条鱼是很艰难的,而这次拉市海捕鱼太容易、太简单了。我说:“这不是捕鱼、抓鱼,而是像在自家花园里、菜地里捡鱼!”

“对!对!这是在花园中捡鱼!”赵松发也开心地说道。这是我们同学少年时得来全不费工夫的一次“拉市海捡鱼”的快乐体验。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拉市海边还能不能用水草围鱼?还能不能如此轻松快乐地捡到鱼?(张信)

责任编辑:毛雪勰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