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丽江频道 >> 脱贫攻坚 >> 正文
岩可村:发展特色产业走上增收致富路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18日 14:18:00  来源: 云南网-丽江日报

原标题:岩可村:发展特色产业走上增收致富路

岩可村的黄果树林

盛夏7月,记者来到玉龙县宝山乡果乐村委会岩可村,只见金沙江从村边蜿蜒而过,江岸边的坡地里种满了石榴、黄果、柑橘,成片的石榴树挂满了果实,依山而建随着地势起伏的白墙黑瓦的民居错落有致地散落在绿树丛中,村民在活动中心打跳闲聊……好一幅景美人和产业兴的画面!

近年来,地处金沙江河谷地带的宝山乡果乐村委会岩可村小组,依托当地的地理气候优势,发展黄果、沃柑、软籽石榴等水果产业,通过扶贫政策的支持和村民投工投劳修建村道,改善基础设施,村民的经济收入持续增长,走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

岩可村地处金沙江河谷流域,有107户440人,海拔1250米—1700米,光照充足,水资源丰富,适宜种植热带特种水果、蔬菜等,尤其是黄果在岩可村有多年的种植历史。但村民一直都在房前屋后随意种植,没有形成产业。2010年开始,在和寿光的带动下,村民依靠科技种植黄果、软籽石榴、柑橘等水果,收入逐年提高。

2010年,从部队退伍后在丽江城里打工的和寿光卖了城里的房子回到岩可村的家里发展水果产业。“当时的岩可村受交通条件的制约,大量的黄果无法拉到城里售卖。”和寿光回忆说,从宝山乡政府到村里只有6.4公里,但没有公路,村民外出、运输货物都只能靠步行和人背马驮,村民的生产生活相当不方便。回到村里的第一件事,和寿光首先带领村民投工投劳、捐款修路。2013年,从村里通往乡政府的6.4公里的泥土路终于建成通车了,虽然是晴天灰雨天泥,但村民可以依靠农用车、摩托车等改善出行条件,尤其是村子里的黄果、石榴等特产可以更方便地运出大山到城里销售了,这对村民来说是一件大事。

2020年7月,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6.4公里的泥路变成水泥路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更方便快捷了,大家发展产业奔小康的劲头更足了。水泥路建成通车那天,村民自发组织起来在活动中心前的小广场里打跳庆祝。

回村发展的10年里,和寿光种植了8亩的软籽石榴、苹果、椪柑,还开了一家农家乐,热心公益事业的他还担任了果乐村监委会主任。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村民们也纷纷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水果和油橄榄产业,2019年村里种植黄果200亩,年收益200万元;60亩软籽石榴收入超过100万元;摸摸香200亩,年收益70万元;300多亩油橄榄目前已经开始挂果。这几年,不少村民还在林下种植香叶天竺葵,每年增收100多万元。

生活日益好转起来的岩可村民对村里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几年里在党委政府的关心下,岩可村人畜饮用水设施完善,自来水入户,户均有小蓄水池1个;村里修建了球场、活动中心,水泥村道修到家家户户门前,组建了妇女打跳队。

“产业发展得到科协、农业农村局等部门的支持,给予果苗、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扶持。”和寿光说,依靠科技措施水果的品质不断提升,加上不断改善的道路交通状况,吸引着外地客商前来收购水果,年轻的村民则通过微信、电商售卖软籽石榴、柑橘,村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都回来发展产业。村民和成国的儿子前年大学毕业后就回到村子里建设家乡。和成国家2014年6月确认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他积极发展软籽石榴、黄果、摸摸香、猪、鸡等种养殖业,完成了房子改造,收入稳中有升,于2016年顺利脱贫。今年3月,和成国家又种了10亩沃柑,还准备发展林下经济,种植摸摸香。(双惠 曾润民 木雨佳)

责任编辑:毛雪勰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