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永胜县松坪乡松坪村委会的山林坡地间,村民们正趁着晴好天气,采挖酝酿了一年的“金疙瘩”——草乌。空气中药香淡淡,笑意融融,一幅产业兴、百姓富的和美乡村画卷,正在这片土地上生动铺展。

在陡脑子村小组兰春荣家的地里,一家人正忙碌而喜悦地采挖草乌。“今年种了2亩,长势特别好,估计每亩能收入8000元左右。”兰春荣一边利落地挥锄,一边乐呵呵地算起增收账。对于山区农户来说,这无疑是一笔可观的经济来源。
同村的胡玉高家,则通过精细化种植摸索出了更高效益的“新路子”。他家今年种植的3亩草乌中,专门拿出2亩培育草乌苗。“卖苗收益比卖根和种子更好,每亩能达1.5万元。”胡玉高言语间充满自豪,实现了从“卖原料”到“卖种苗”的转变。
除草乌外,猪窝子村小组组长杨玉贵率先引种续断,并逐年扩大规模,如今已发展至70余亩,成为村民眼中名副其实的致富带头人。他的成功尝试,也进一步激发了全村种植中药材的热情。
松坪村地处高海拔冷凉山区,独特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中药材生长。村党总支书记蔡金德介绍:“目前全村已种植草乌100余亩、木香400余亩、续断1000余亩,中药材已成为老百姓重要的收入来源,更是推动我们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从零星种植走向规模经营,从单一品类拓展到多元布局,松坪村成功将地理劣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让往日的荒坡瘠土,变成了今天药香四溢的“致富宝地”。
云南网记者 李铁成 通讯员 张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