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变换的是工作岗位,不变的是尽职履责、为民服务的初心。”结束了8年大学生村官生涯的赵新云穿梭在辖区线路上,而在昆明铁路公安局昆明公安处丽江站派出所里,同样从村官转型的胡靖斌,已在这条路上走了八年。
这对拥有共同“村官基因”的师徒,在丽江站派出所结缘。正值线路治安整治专项行动工作全面铺开的关键时期,他们以“老带新”的默契把基层经验转化为守护线路安全的“硬功夫”,共同守护着这条钢铁动脉的安全畅通。

言传身教:五十公里线路上的“入门课”
“新云,指挥室要盯紧视频巡查,重点留意轻飘物,秋收沿线烧秸秆以及山区有无火情迹象。”胡靖斌一边叮嘱,一边带着赵新云准备开始当天的线路隐患排查。
“线路工作,讲究的是‘三防’——人防、物防、技防,缺一不可。”相比初入警营的赵新云,胡靖斌的8年从警经历让他有了更为丰富的“线路实战经验”,50多公里的线路,桥隧相连,地形复杂,从护网是否完好、护栏是否牢固到每一个防抛网、刺丝滚笼是否有效都是巡查重点,胡靖斌一边仔细检查记录,一边向赵新云传授经验。哪段线路雨篦子易堵、护网间隙过大、哪家废品收购站曾有过违规收售记录......胡靖斌熟知每一段线路的基础情况,每一片村社的自然状况,他的笔记本上记满了辖区“线路档案”,还有沿线所有村干部的电话。
这些细节是赵新云刚接触线路工作时,最缺的“实战课”,而对胡靖斌来说,这种经验,绝非一朝一夕的养成。
经验传承:“老村官”的群众工作“密码”
“线路工作不仅要靠扎实工作功底,更要走进群众心里。”胡靖斌深知守护铁路安全,不仅要靠“铁脚板”巡查,更要靠群众的支持,而得益于多年的村官经历,赵新云也深谙群众工作之道。
“跟老乡打交道,不能光讲条例,得说他们听得懂的话。”在废旧金属回收点和沿线村庄,胡靖斌总能用亲切的方言与老乡们拉家常,将复杂的铁路安全法规化为家常道理。
“话说透了,理讲明了,大家就成了我们的‘信息员’,看到异常情况会主动反映。”这是胡靖斌8年“接地气”攒下的信任,也是赵新云正在学的公安工作“群众工作法”。
这份与群众打交道的本领,既有8年从警的磨练,也离不开昔日村官的基层积淀,胡靖斌将两种身份的经验融合,织就了一张坚实的铁路安全群防群治网。

站线结合:“旅游警务”护航“诗和远方”
结束线路巡查,师徒二人立即转战站区,闭站后,胡靖斌习惯带着赵新云加入清查组,对站区及周边进行全覆盖检查,确保次日运输安全万无一失。
“丽江是旅游城市,旅客的‘诗和远方’容不得半点闪失。”胡靖斌说,“我们都想认真一点、再细心一点,真正做实‘旅游警务’。”
“从警校毕业时未能圆梦,扎进乡土历练了8年,如今梦想成真,更深知这身警服承载的重量。”这份“沉重”正是对人民安全的责任担当。
从乡村振兴的“拥护者”到铁路安全的“守护人”,胡靖斌与赵新云这对“村官师徒”,将为民服务的初心从田野绵延到铁道线,在丽江站人头攒动的站台上,在延伸向远方的铁轨旁,他们站在新起点,用藏蓝警服扛起责任,让“平安线”始终护航着旅客的“诗和远方”。
云南网记者 杨之辉 通讯员 李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