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金沙江畔的“致富经”——玉龙县石鼓镇四兴村酥梨产业发展见闻

杨文学在采摘酥梨。记者 钱吉梅 摄

俯瞰石鼓镇四兴村,四周绿树环绕,满目葱茏。记者 赵凤铭 摄
暮秋时节,玉龙县石鼓镇四兴村新民小组的酥梨园里,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枝头,空气中弥漫着甜蜜的果香。这里的酥梨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当地群众的“摇钱树”。而这一切,离不开村民杨文学的努力。
外出打工,带回“甜蜜希望”
杨文学是四兴村新民小组村民。20多年前,他远赴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打工,第一次接触到砀山酥梨。“酥梨果肉酥脆爽口,浓甜如蜜。”杨文学回忆道,看着当地硕果累累的梨园,他想到家乡四兴村有充足的光照、独特的沙质土,是种梨的好地方。于是,他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潜心学习酥梨的育苗、嫁接、修剪、果园管理等技术。
1997年,杨文学带着10棵酥梨苗回到家乡,开启了试种之路。“试种之路困难重重。”杨文学说,他将酥梨苗反复与本地的小梨树嫁接,酥梨才适应了四兴村的海拔和土质。第3年,10棵酥梨开始挂果,让他看到了希望。但第一茬果子却不尽如人意,果味偏酸、果肉粗糙、口感不佳。后来,他又在田间管理上下功夫,科学施肥、合理修枝……终于让酥梨达到了如今的优质口感。
示范引领,壮大“甜蜜产业”
种植的酥梨进入盛果期后,杨文学萌生了带动村民一起种植的想法。他的哥哥、小弟、堂妹最先跟着他种起了酥梨。杨文学不仅为他们提供酥梨苗,还毫无保留地将种植经验和技术分享给他们。种植的行距株距、施肥浇水的时机、病虫害的防治、果实的采摘储存,他都手把手教授。
看到杨文学和他的兄妹们都有了收益,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酥梨种植的行列,在村内坡地和房前屋后种植酥梨。在杨文学的带动下,四兴村新民小组42户村民都种有酥梨。目前,四兴村酥梨种植面积已达370余亩,其中挂果面积约300亩,酥梨产业已成为当地的致富产业。
为了进一步提升酥梨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杨文学还带领村民坚持施用农家肥,依靠蜜蜂授粉。“我家种植了8亩酥梨,通过订单销售和零售,预计今年收入超12万元。”新民小组村民杨文明高兴地说。
产业升级,拓宽“甜蜜之路”
在四兴村梨园里,村民们正有序地采摘、分拣、收储酥梨,忙得不亦乐乎。杨文学顺手摘下一颗黄澄澄的酥梨,指尖轻掐便渗出水珠,“你尝尝,这甜度比当年第一茬果子好多了!”话音未落,咬开的酥梨已溢出清甜汁水。
“我们村的酥梨可以从9月一直卖到次年4月。”杨文学自豪地说。针对酥梨耐储存的特点,村民们摸索出窖藏技术,鲜果能久存不坏。如今,除了鲜果销售,部分酥梨还被村民加工成梨膏、梨干片,附加值增长了近3倍。
据了解,2024年,四兴村酥梨总产量达35万公斤,全村增收近280万元。“以前村里主要种玉米、烤烟等,一年到头攒不下什么钱。如今,酥梨产业已经成为我们村的支柱产业,很多村民都靠着种植酥梨在城里买了房、换了车。”新民小组组长王正华说。
然而,四兴村村民并未满足于现状。他们意识到,要让酥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要进一步升级产业、打造品牌。村里注册成立了玉龙苗家酥梨农业有限公司,准备把酥梨园打造成景点,发展乡村旅游。“希望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让更多的人了解酥梨,带动村里餐饮、住宿等服务业发展,增加村民的收入。”王正华满怀信心地说。
“我们将坚持‘一村一品’发展思路,把酥梨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并推动实现‘统一技术管理、统一采摘销售’,保证酥梨品质,打造四兴酥梨品牌。”四兴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木丽涛表示。(记者 钱吉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