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丽江频道 >> 县区动态 >> 正文
资金、产业、人才多维赋能,筑牢巩固脱贫成果根基——沪滇协作绘就丽江乡村振兴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31日 11:02:29  来源: 丽江日报

  原标题:资金、产业、人才多维赋能,筑牢巩固脱贫成果根基——沪滇协作绘就丽江乡村振兴新画卷

丽江优沃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工人在加工苹果干。记者 赵丽军 摄

  自2021年进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时期以来,丽江市坚决贯彻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紧密对接“中央要求、丽江所需、杨浦所能”,以“守底线、增动力、促振兴”为工作核心,持续深化沪滇协作。在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同时,协作机制有力推动了丽江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等领域的全面升级,为丽江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的“上海动力”与“杨浦智慧”。

  产业赋能,激活发展新引擎

  在玉龙县太安乡,云南白药丽江科技生态产业园的中药材加工车间内,药香弥漫。经过严格筛选的黄精原料整齐码放,工人们在自动化设备间有序作业,从清洗、润药到切制、干燥,每道工序都严格执行标准并实时监测。

  “在国家战略指引和沪滇协作机制支持下,云南白药丽江科技生态产业园顺利在太安落地见效。”玉龙县太安乡党委副书记和东原说,近年来累计投入的沪滇协作资金4600万元,显著提升了全乡产业发展水平。同时,太安乡积极探索“企业+公司+组织+农户”发展模式,不仅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持续增长,还带动了周边乡(镇)药材产业发展,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业,实现了村集体有收益、企业有效益、农户有增收的多方共赢。

  同样受益的还有位于玉龙县拉市镇的丽江优沃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当地水果种植户。得益于沪滇项目资金支持,公司引进了现代化加工生产线,将收购的水果转化为果酱、果干等高附加值产品,不仅解决了曾经困扰农户的销售难题,还让高原水果实现了从“地里”到“舌尖”的华丽转身。

  “沪滇项目为吉余村的水果找到了稳定销路,带来了每年15万元的村集体收入,解决了村民就近就业问题。”拉市镇吉余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泊说,公司每年吸纳务工人员2000多人次,收购本地水果约20吨。

  全链提升,打通产销新通道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在永胜县的柠檬产业园区,沪滇协作资金不仅助力建设高标准食品厂房,更在品牌营销和销售渠道上提供了关键支持,让柠檬这颗“黄金果”串联起万千农户的希望。

  “投入1500万元沪滇衔接资金建设的现代化厂房,帮助我们带动了4000余户农户增收。”云南柠好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泽鸿说,目前,柠檬树还没有进入盛果期,农户每亩已能增收6000元以上,进入盛果期后亩产值预计可达18000元。待厂房满产后,年产值有望突破1.5亿元,带动农户增收超过2亿元。

  据丽江市农业农村局区域协作与对外交流合作科科长松立琼介绍,5年来,丽江累计实施192个沪滇帮扶项目,投入资金7.34亿元,动员社会力量捐资捐物0.8亿元,显著夯实了发展基础。聚焦“一县一业”,成功打造“丽果”“丽药”“丽薯”等高原农特品牌,鲜芒果、软籽石榴等特色农产品入选上海“百县百品”,上海及东部省份采购助销丽江农副产品近9亿元。目前,沪滇协作已形成全方位合作格局:引进上海重点企业,到位投资近17亿元;深化产业园协作,打造“飞地经济”;通过劳务协作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5万人次,培育“丽字号”劳务品牌;人才交流方面,上海选派190名干部来丽帮扶,丽江选派311名干部赴沪进修;协同打造玉龙县玉湖村等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过渡期考核连续4年获评“好”等级。

  松立琼表示,立足新起点,丽江将围绕“四项行动”和“三个专项”持续深耕,进一步深化沪滇协作,奋力推动乡村振兴事业再上新台阶。(记者 赵丽军 通讯员 和振慧)

责任编辑:杨茜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