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与爱同行,书写纳西文化传承的和美答卷——记“2025年云南省最美家庭”高奎光家庭

近日,高奎光夫妇(左一、左二)为游客书写东巴象形文字。
一个秋日的上午,阳光洒满院落,高奎光一家正忙着将辣椒扎成串。一家人分工有序、默契协作,这幅温馨的劳动画面,正是荣获“2025年云南省最美家庭”称号的高奎光一家的日常生活缩影。多年来,他们一家人互相鼓励,温暖同行,共同书写着一张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和美答卷。
21年坚守:
让东巴绘画艺术在校园生根开花
高奎光供职于丽江市博物院,长期从事民间美术研究与考古工作。自2004年起,应玉龙县白沙完小邀请,他开始义务承担该校东巴绘画及民间美术课程的教学,这一教就是21年。
“对我来说,能把东巴绘画技艺教给孩子们,就是最实在的‘公益’。”高奎光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初期学校经费不足,他经常自掏腰包购买教学材料,并承担往返交通费。虽然困难不少,但每当听到学生问“高老师,您下次什么时候来?”他便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无论风雨寒暑、工作多忙,他都默默坚持了下来。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东巴艺术,高奎光费尽心思:巧妙提取东巴象形文字中的图形元素,搭配鲜明色彩,引导孩子们自由创作,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2017年,在市博物院举办的“传承・探索——手绘东巴画”展览中,展出了他学生的多幅作品,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随着高奎光义务教学的事迹被各级媒体报道,其课堂影响力不断扩大,他先后受邀至四川省泸沽湖达祖小学、玉龙县黄山街道白马完小、玉龙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公益教学。
近年来,高奎光还通过网络平台推广东巴文化,并参与教育部《民间美术》第二册教材编写,将其多年教学成果纳入教材,推向全国。
全家同行:
传承路上有最温暖的爱和力量
“家人的支持,是我这么多年来能够坚持开展公益教学的最大动力。”高奎光坦言。
85岁的父亲高怀礼退休后始终以“为人要正直,做事要公道”为家训,为子女树立榜样。他同样深爱东巴传统艺术,非常支持儿子高奎光致力于民族文化传承,虽然年迈,不能参与做更多的实际工作,但他每天与老伴互相督促、坚持锻炼。老两口常说:“保持健康,不给孩子添麻烦,就是对他们最好的支持。”
妻子牛广斐与高奎光同在市博物院工作,理解丈夫对传承东巴文化的执着。她主动提出:“我也懂一些美术,让我和你一起去上课吧。”自此,她成为白沙完小与白马完小的公益美术教师。
受父母影响,女儿高丽琳在攻读研究生期间,也利用假期随父亲参与公益教学。“看到父母为民族文化传承默默付出,我也想尽一份力。”高丽琳说。
薪火相传: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如今的白沙完小,不仅开设了东巴绘画课,还创办了纳西传统音乐“白沙细乐”传承班,深受学生喜爱。民族文化的种子,正在校园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传承东巴文化,不仅是守护民族的根脉,更要让它在新时代绽放光彩。”高奎光说。
关于未来,一家人各有计划:高奎光将继续创新东巴绘画教学方式,吸引更多人参与传承;牛广斐计划将纳西族民间故事融入绘画教学;高丽琳则准备借助网络平台,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这门古老艺术。
21年义务教学,全家携手同行,高奎光家庭用行动诠释了“最美家庭”的深刻内涵。他们以爱为笔,以心为墨,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着平凡而坚定的力量。(段玉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