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构建多元协同治理格局——我市统筹推进“五项工作”综述
自统筹推进教育改造、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纠纷化解、法治宣传“五项工作”以来,丽江市立足实际,以“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为核心,通过建强组织体系、打破协作壁垒、精准施策发力、融入民族特色,构建多元协同的治理格局,为“平安丽江”“法治丽江”建设筑牢坚实防线。
建强“指挥中枢”
压实责任明方向
“必须把五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形成全市‘一盘棋’推进格局。”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明确了工作要求。为推动任务落地落实,成立由市司法局主要领导任组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构建“组长统筹、副组长分工、科室落实”的责任体系。今年8月29日,专项方案审议通过,细化25项具体举措,同步建立领导小组会议、专题会议制度,定期汇总进展、分析问题,规范文件起草、信息报送等流程,让“五项工作”推进有章可循、协同高效。
三方联动破壁
打通衔接堵点
“建议进一步推动社会力量参与教育矫正工作,让特殊人群回归社会更有底气。”“希望建立监狱、戒毒所与司法局的信息共享机制,提前掌握服刑人员、戒毒人员情况,为后续帮教打基础。”近日,市司法局、云南省丽江监狱、云南省第四强制隔离戒毒所召开“五项工作”联席会议,围绕社会力量参与教育矫正、服刑戒毒人员信息共享等堵点难点进行深入研讨,标志着三方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正式落地。
此次会议明确了多项协作机制:共建调解工作室与资源共享平台,建立矛盾纠纷联调、安置帮教“风险提示”与联合回访、社区矫正联合监管帮教、法治宣传资源共建共享及联合宣传等活动机制,并确定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彻底打通部门衔接“中梗阻”。
精准施策发力
破解重点领域难题
“请扫码签到,今天的法治课重点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婚姻家庭相关条款。”在玉龙县“智慧矫正中心”,社区矫正对象通过人脸识别完成报到后,迅速投入线上普法学习。这是丽江市推进“智慧矫正”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丽江持续推进“智慧矫正中心”建设,运用人脸识别与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精准监管,并依托“黄丝带帮教”基地开展法治宣讲、心理辅导与职业技能培训,覆盖数千人次。同时,联合派出所开展案例警示教育,筑牢思想防线。安置帮教聚焦“无缝衔接”,落实安置帮教措施,2025年以来,已帮助46人就业、为18人落实救助。矛盾化解坚持“源头治理+重点防控”,2025年以来,全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排查化解纠纷5512件。
融入民族特色
打造协同共治样板
“用纳西族语言讲解法律,我们听得更明白,也知道怎么遵纪守法。”在古城区社区矫正教育课堂上,一名矫正对象的话语,道出了“双语”普法的实效。
立足多民族聚居实际,将民族元素融入“五项工作”,打造独具特色的“双语”工作品牌。在教育帮扶平台建设上,创建“公益基地、教育基地、就业基地”,把民族语言普法、传统手工艺培训融入矫正教育,不仅增强了矫正对象的法律意识,更增强了他们的社会归属感与回归信心,推动社区矫正从“管得住”向“矫得好”转变。
此外,丽江市积极构建“司法行政机关牵头、职能部门联动、社会力量参与”的共治格局:联合民盟丽江市委开展“黄丝带”爱心帮教;组织专家学者进监狱开展培训与讲座;联合共青团、妇联设立青少年社区矫正教育帮扶基地及“12355”青少年服务站,为未成年矫正对象提供定制化关爱服务。
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司法+监狱+强戒所”三方联动机制,推动“五项工作”在机制、资源、平台上实现深度融合,不断优化信息共享、教育衔接、联合帮扶等举措,切实提升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工作实效,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丽江”“法治丽江”贡献力量。(通讯员 木耀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