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永胜县片角镇一条长达3公里的饮水管道,穿越深沟大箐,攀上近六十度的陡坡,抵达红光村委会红土良村小组安置点,正式“安家落户”。这条寄托着村民期盼的饮水线,不仅依靠镇级筹资、村级实施的坚实支撑,更凝结着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强大合力,成为一条由干群同心筑起的“生命通道”。
位于金沙江畔的红土良村小组,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今年9月,受持续暴雨影响,安置点原供水管道多处损毁,供水中断,严重影响村民日常生活。面对困境,村民们没有“等靠要”,而是主动找到村组干部,提出“我们自己动手修”!镇党委、政府迅速响应,协调移民资金采购管道;村组及时召开村民会议商讨对策。在村党总支统筹引领下,一场“全民修水管”的行动迅速展开。
山路崎岖陡峭,摩托车是唯一能运送材料的交通工具,但多数路段仍要靠村民肩扛手抬。施工期间,因坡陡路滑,不少村民的摩托车受损。党员罗国雄的车也在其中,他却坦然表示:“作为一名党员,为村里出力是应该的。车摔坏了不算什么,只要不耽误工程进度就好。”
在整个管道修建过程中,红土良村29户村民全员出动,累计投工投劳500多人次。历经19天艰苦奋战,一条崭新的饮水管道终于顺利贯通。
这条新建的饮水线,不仅是红土良村的“生命线”,更是连接人心的“幸福线”。它生动展现了村民在乡村建设中的主人翁精神,也让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形象愈发鲜明,成为乡村治理成效的一处鲜活缩影。
云南网记者 李铁成 通讯员 何艳红 严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