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丽江8万多亩魔芋喜获丰收——林下经济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9月25日,市、县专家组对林下魔芋进行测产。
9月25日,在古城区开南街道山区的林下魔芋基地里,丽江恒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工人们正在采收魔芋。
这样的丰收景象,正在丽江多个山区同步上演。依托良好的生态条件和丰富的林地资源,丽江积极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新模式,因地制宜发展林下产业,着力拓宽村民增收途径,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生态种植:林下经济的创新实践
“今天的测产数据显示,林下魔芋亩产达1662.34公斤。”丽江市经济作物工作站农艺师和晨曦在测量点记录着数据。这种“林芋共生”模式已成为丽江山区特色农业发展的典范:林木为魔芋提供天然遮阴环境,减少烈日直射;魔芋在生长过程中几乎不需要化肥农药,其植株枯萎后,经微生物分解会转化为腐殖质,成为林木的天然养料。
今年,丽江恒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基地首次试种的1200亩林下种植区,划分为500亩良种繁育区和700亩商品种植区,预计总产量超1500吨。 从最初的传统种植到如今的规模化林下发展,该产业带动了15个村的3000户农户实现增收。
2024年,丽江魔芋产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全市收获面积70586.12亩,总产量79741.69吨,总产值达7.45亿元。
全链发展:从“山疙瘩”到“金疙瘩”的蜕变
“今年,全市魔芋种植面积达87893亩。”丽江市经济作物工作站副站长张建祥表示,大田种植、林下种植和袋装种植面积均较去年有显著增长。产业扩张的背后,是种植户信心的提升。良好的市场行情带动种芋价格水涨船高,产业进入良性发展轨道。2024年,全市8个经营主体加工产能达2.2万吨,线下销售魔芋产品约0.76万吨,销售额达1.9亿元。产品类型从最初的魔芋干片、魔芋精粉,逐步延伸至魔芋低聚甘露糖等精深加工产品。
“我们的产品不仅销往四川、湖北、河南、上海等地,还进入到法国、美国等国际市场。”张建祥说。目前,丽江共有魔芋产业相关经营主体87个,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格局。这些市场主体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增强了产业抗风险能力。
科技赋能:特色产业助力富民增收
全市魔芋产业的快速良性发展,得益于一套完整的科技支撑体系。农技人员定期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进行科学种植和规范管理。良种繁育、病虫害绿色防控、高产栽培等技术的推广应用,为产业提质增效提供了保障。
“我们持续在良种繁育、林下种植技术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晨曦表示,科技赋能不仅提高了产量,还保障了魔芋品质的稳定性。这种技术支撑使得丽江魔芋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形成品质优势,为品牌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魔芋产业的蓬勃发展,为丽江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山区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参与种植、基地务工等多渠道实现增收。曾经的“山疙瘩”,正蜕变为助农增收的“金疙瘩”。(赵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