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宁蒗彝族自治县结合山区防汛减灾实际,构建“双线监测预警+平战转换强能+资源下沉末梢”应急救援体系,推动“一站救”机制在基层落地生根、见行见效。面对14轮较强降雨,成功转移危险区群众154户518人。
面对全县仅布设41个自动气象观测站、平均站距超过12公里、近九成行政村灾害性天气监测能力不足的现实困境,宁蒗县坚持以“人防”补“技防”,创新整合基层网格员、村民小组长、地质灾害监测员、生态护林员等力量,组建以党员骨干为核心的“报雨员”队伍。这支扎根一线的队伍充分发挥熟悉地形、贴近群众的优势,在16个乡镇(街道)的偏远山区和高海拔村组,通过观云识天、实地测雨、监测河道水位等接地气方式,承担起“实时监测、及时上报、协助预警”三重职责,实现了传统经验与现代预警的有机结合,有效填补了自动化监测网络的盲区。
在筑牢监测预警防线的基础上,宁蒗县着力破解山区救援力量分散、专业能力不足等难题,创新建立“分级驻防、平战一体、训考闭环”的尖兵强能机制。根据灾害风险等级,将16个乡镇(街道)救援力量科学配置为4支12人一级队、6支8人二级队和6支6人三级队,推动应急救援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同步构建“基础+实战”一体化训练体系,每周开展体能、技能和理论训练,每月组织山洪抢险、地震转移等专项演练,每季度实施涵盖3大类20余项指标的全面考核,并将设备维护、隐患排查、宣传引导等日常工作表现纳入绩效评价,全面激发队伍内生动力。
宁蒗县统筹整合乡镇消防应急、气象防雹、季节性扑火队等专项资金,实现“人随事转、费随人走”,显著提升资金使用效益。通过召开10余次现场推进会,推动65项重点任务落地,促进部门间、县乡间协同联动,资源共享共用。县应急局与消防大队联合开展8期专业培训,配备16台消防救援车辆,整合多部门资源在169个临时避险点精准配置应急物资近500套,形成资源下沉、合力攻坚的基层应急保障新格局。
云南网记者 和茜 通讯员 李富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