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丰收蜜语丨“丽字号”绘就好“丰”景
秋收时节,丽江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花农们穿梭在花田里剪切鲜花;在永胜县,成熟的软籽石榴映红了农户的笑脸;在玉龙县拉市镇,果农们小心翼翼地将丽江雪桃从套袋中取出……这些场景共同构成了丽江秋收时节的好“丰”景,“丽花”“丽药”“丽果”等“丽字号”农产品品牌,正在这片沃土上发展壮大。
近年来,丽江水果产业发展迅猛。2024年,全市水果种植面积达98.43万亩,总产量实现136.77万吨,总产值实现67.2亿元。这些数字背后,是丽江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水果产业的战略智慧。
金秋时节,当国内多数芒果产区的收获季渐入尾声,华坪县的晚熟芒果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丰收时节。香甜的晚熟芒果挂满枝头,自9月起便陆续上市,一直供应至12月。凭借错峰上市的优势,“丽果”在市场上备受青睐,成为秋冬水果市场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丽江芒果挂满枝头。郭菊桦 摄
华坪县位于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这里光照充沛、热量充足且昼夜温差大。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优势使华坪芒果的生长周期得以延长,其成熟期晚于国内其他芒果主产区1至3个月,且外观精美、品质优良。如今,芒果产业已成为华坪县覆盖范围最广的富民产业。
截至2024年,全市芒果种植面积达51.29万亩,产量为52.28万吨,农业产值高达32.78亿元。其中,华坪县以45.9万亩的种植规模位居全国县级产区之首,成功打造了全国最大的晚熟芒果生产基地。华坪县果子山荣获“最大规模芒果种植园”吉尼斯世界纪录。
从1965年第一棵芒果树在金沙江畔扎根,勤劳的丽江人民将荒山变果山、果园变花园、青山变“金山”、果树变“摇钱树”。2024年底,华坪县带动7.62万名群众发展芒果产业,人均增收3.26万元。许多果农依托芒果产业,盖了楼、买了车。
永胜软籽石榴。记者 雷凤姣 摄
此时,正值永胜县软籽石榴的成熟时节。红彤彤的硕果挂满枝头,田间地头处处洋溢着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果农们在果树间来回穿梭,熟练地采摘着成熟的果实。永胜软籽石榴果皮红润,光泽饱满,剥开外皮,籽粒晶莹剔透,尝上一口,甘甜多汁,令人食欲大增。
近年来,永胜县凭借地处金沙江流域的优越条件,大力发展特色水果产业。其中,软籽石榴已成为当地重要的特色产业之一。2025年,永胜软籽石榴总产值预计突破7亿元,部分种植大户单户年产量可达3万公斤,收入超10万元。
作为云南省“一县一业”中药材重点县和首批“云药之乡”,玉龙县依托资源禀赋,突出道地中药材特色,全县90%以上村委会发展中药材种植,玉龙雪山下的“土疙瘩”变成了“金招牌”。2025年上半年,丽江中药材全产业链产值实现12.98亿元,同比增长12.6%,增速领跑全省。
丽江滇重楼。供图
“以前种洋芋,20亩地也挣不到5万元。现在种当归,年收入超过30万元。”玉龙县太安乡太安村六组村民和月兴的话语里难掩增收的喜悦。
在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里,玫瑰、马蹄莲等鲜花竞相绽放,娇艳动人。花农们在花丛中穿梭,精心挑选出状态最佳的花朵轻轻采下,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切下来的鲜花会被迅速送往车间,经过分拣、包装后,借助冷链物流发往全国各地,甚至远销海外。
这座占地1100亩的花卉产业园,建有35万平方米的智能温室,种植着48个玫瑰品种和18个彩色马蹄莲品种。自2020年8月投产以来,产业园的鲜花销售总量已突破1亿枝。产业的发展不仅让“丽花”香飘海外,更成为富民增收的重要动力。周边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在园区务工获得了稳定收入,年底还能参与集体经济分红。
花农正在采摘鲜花。记者 和宝魁 摄
“风吹不到,雨淋不着,包装的时候还能闻着花香。”古城区开南街道贵峰社区村民和国珍把10亩土地流转给园区后,在包装生产线上从事计件工作。如今,他们一家三口都在园区务工,不仅有土地流转收入、务工报酬,年底还有村集体分红,家庭年收入超过10万元。
从花香馥郁的古城区,到药香弥漫的玉龙县;从挂满软籽石榴的永胜县,到芒果飘香的华坪县……随着“丽系”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丽江农产品正以空前的速度走出大山、走向全国。农民的增收途径不断拓宽,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乡村振兴的梦想正一步步变为现实。(记者 雷凤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