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童趣“思米纸”激活文化
8月6日的《丽江日报》报道了丽江市古城区黄山幼儿园创新开展“思米纸”教学实验的成功案例。“思米纸”活动,以纳西族传统“街子天”为灵感,构建了一个充满民族智慧的儿童成长空间,为学前教育提供了鲜活样本,探索出文化传承与儿童发展的融合新路径。
游戏是高效的学习载体。通过模拟集市交易,“思米纸”巧妙地将数学运算、社会规则等抽象概念转化为可触摸的体验。孩子们在数套圈、算报酬的过程中,10以内加减法正确率提升42%,印证了“玩中学”的教育价值。这种基于真实场景的学习,远比机械训练更能激发儿童内在认知动力。
文化传承需要儿童视角。活动摒弃了刻板的符号灌输,而是让纳西族服饰、语言、礼仪等自然融入游戏环节。当“小老板”用纳西语招揽顾客,当孩子们协商交易规则时,文化认同已悄然扎根。这种浸润式传承,正是《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倡导的“活态传承”的生动实践。
教育创新贵在回归本真。“思米纸”的成功,在于抓住了儿童发展的两大核心需求:一是社会性成长的实践场域;二是文化归属的情感纽带。其经验启示我们:民族文化的教育转化,既要尊重幼儿认知规律,也要维护其文化核心特质。
当前,我国正推动非遗与国民教育深度融合。黄山幼儿园的实践表明,当传统文化以童趣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便能实现文化传承与儿童发展的双赢。期待更多“思米纸”这样的创新案例,让文化薪火在欢声笑语中代代相传。(记者 和继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