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丽江频道 >> 要闻 >> 正文
“中国多民族作家作品系列”《永远的雪》图书分享会在重庆举行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29日 08:58:51  来源: 广西民族出版社

  原标题:资讯丨“中国多民族作家作品系列”《永远的雪》图书分享会在重庆举行

  7月27日,“中国多民族作家作品系列”《永远的雪》图书分享会在第3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重庆)举行。该活动由广西民族出版社主办,对话嘉宾石一宁与《永远的雪》作者鲁若迪基对谈交流并就作品进行阅读分享,广西民族出版社社长石朝雄、副社长吴柏强、副总编辑梁秋芬及图书编辑、文学爱好者参加了活动。

图片
活动现场

  《永远的雪》是普米族作家鲁若迪基的首部散文集作品。分享会上,鲁若迪基分享了这部散文集的创作初衷与创作过程。他表示,多民族融合聚居的广阔故土是他长久以来潺潺不息的创作灵感源泉,从自己身边关系密切的人物着手,例如父亲、挚友、邻里、同事,将他们真实经历的生活故事娓娓道来,便是这部散文集的写作主题与脉络。鲁若迪基还表示,他生活在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当地不同民族语言的交融、不同文化习俗的互通,不断地丰富着他的精神世界与创作视野,未来,他会继续以散文抒写自己热爱的家乡的故事。

图片
鲁若迪基作分享

  “中国多民族作家作品系列”主编石一宁在活动中分享了阅读《永远的雪》后的一些感想:一是民族精神的张扬与民族文化的呈现。散文集里那些涉及普米族人与生活的作品,体现着一种对本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开掘与绍述。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散文化表达。鲁若迪基所生活和工作的丽江是多民族的聚居地,除汉族外,还有纳西、彝、傈僳、白、普米、傣、苗、回等40多个民族,这本散文集在内容上反映了多民族聚居的生活与风貌。三是对生命、人生与文学的沉思。鲁若迪基通过作品就悲剧与时间的关系展开思辨,强调与时间较量是对生命的再认识和升华。与他的诗歌一样,哲理性也是鲁若迪基散文的一个主要内涵。四是情感的丰满和浓烈。鲁若迪基曾用诗证明诗人是爱的代名词,他的散文同样充盈着这种爱的情感,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敬的情感,通过爱与敬交融的饱满情感,读者得以从作品中看到一个个可爱和可敬的形象。五是个性化的语言与幽默的叙事风格。鲁若迪基的散文情感虽然浓烈,但文字表达又尽可能克制,并没有任由情感放纵和泛滥,反而能够感受到他别有会心、反躬自笑的幽默。

图片
石一宁作分享

  在读者互动环节,鲁若迪基为到场读者解答了散文创作上的疑问,并进一步分享了如何将诗歌创作风格融汇到散文作品中,精彩明练的解说赢得了阵阵掌声。分享会结束后,鲁若迪基为热心读者签名留念并写下寄语。

  图书简介

图片

  本书收录了作者鲁若迪基多年来的散文佳作,展现了其深邃的诗意和敏锐的观察力。

  作者以身边的小人物、小事件为切入点,深入生活现场,折射出大社会、大时代的深刻变迁。书中既有对家乡风土人情的深情回忆,如童年的放马生活、父亲的饭团子等,展现了普米族人民的淳朴与乐观;也有对人性、生命、文化的深刻思考,通过历史人物和文化名人的故事,传达了作者对精神世界的不懈追求。

  书中语言优美,情感真挚,以平实的笔触记录了生活中的点滴感悟,既有诗意的抒发,也有哲理的探讨,能让读者在平凡中发现生活的真谛。同时,作者还积极倡导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交融,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魅力。(苏帅)

责任编辑:官媛敏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