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丽江古城20度的宜人气候中,58岁的张丽云正低头指导绣娘穿针引线。作为纳西裁缝世家走出的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她40余年执着于纳西服饰的守护与创新,用一针一线将传统技艺转化为文旅融合的鲜活实践。
在张丽云的工作间内,缝纫机发出有节奏的轻微低鸣,绣娘们灵巧的双手在布料间穿梭,围腰、飘带、坎肩等一件件纳西服饰,就在这巧手之下慢慢成形,宛如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
出生于纳西裁缝世家的张丽云,1985年进入原丽江县联合缝纫厂系统学习传统服饰制作,1989年考入当时的昆明纺织工业学校,成为纳西族首批科班服装设计师。当传统手工作坊面临现代工业冲击时,她选择逆流而上,在丽江古城大石桥畔开设朱立布艺店,首创纳西服饰体验式销售。2016年,张丽云创立丽江金纫纳西手工服饰有限公司,开启了纳西服饰传承与发展的新篇章。
为了更好地传承纳西服饰传统技艺,张丽云力求复原“凤穿牡丹”“青蛙腾云”等5种濒临失传的刺绣针法,让古老的技艺得以重现光彩。她还牵头编制纳西族传统服饰制作规范,改变过去“师徒口传”的单一传承方式,为纳西服饰的传承提供了科学、系统的规范。
“非遗要活下去,必须走进现代人的生活。”张丽云以匠心破局,研发“可水洗羊毛披肩”“轻量化银饰腰封”等30余款改良服饰。这些创新产品既保留了纳西服饰的文化内涵,又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和实用功能,深受市场欢迎。如今,企业年订单量从初创期的200件增长至3500件,高端定制系列单价突破万元。
在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张丽云以纳西服饰为纽带,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发“纳西新娘”项目,让游客穿上纳西服饰参与婚俗表演,每年接待游客达2.3万人次。“我希望在丽江旅拍的人们都能穿上纳西服饰,漫步在丽江古城、玉龙雪山,让更多人体验到纳西服饰之美。”张丽云说。
作为古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张丽云深知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她构建“培训—就业—创业”全链条支持体系,在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拉市镇等地设立刺绣基地,吸纳50余名农村妇女就业,让她们在家门口实现人均月增收2560元。现在,张丽云的儿子也在她的影响下,踏上了传承纳西服饰文化的道路。
“在守住传统的同时,我也在不断创新。但无论怎样改变,纳西族妇女‘肩挑日月、背负七星’的古老传统一定不能丢。”张丽云说,未来,她将继续带领团队,在纳西服饰传承创新的道路上砥砺前行,让这一古老的文化在岁月长河中永续流淌。
云南网记者 李铁成 通讯员 和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