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丽江频道 >> 要闻 >> 正文
向空间时间要效益 丽江立体农业铺就“一地双收”路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26日 10:14:15  来源: 云南网

  在丽江市的田间地头,一场关于土地“精耕细作”的变革正在悄然兴起。从华坪县的芒果园到永胜县的沃柑林,间作套种技术被广泛应用,让有限的土地焕发出多重效益,“一地双收”“一年多收”成为现实,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辟了新路径。

  林下掘金:芒果园里的“甜蜜”探索

  近日,华坪县中心镇河东村12组的108亩芒果林下,迎来了一场特殊的“播种”。红薯种苗被精心移栽到芒果树的荫蔽之下,标志着该村芒果林下红薯种植示范项目正式启动。在技术培训现场,种植能手不仅详细讲解了红薯移栽、管理的理论知识,更深入田间,针对芒果林下种植的技术难点进行“把脉”指导,手把手传授移栽间距、深度、覆土等关键技术。

  “我们种了雪山蜜薯和西瓜红两个品种,有了技术支持,今年收成有望!”河东村丽品芒果种植园管理员徐成龙信心满满。据悉,该项目得到了丽江市农业农村局的大力支持,提供了10万株红薯种苗和肥料。这种立体种植模式,巧妙利用了芒果林下的土地资源和光照条件,不仅能抑制杂草、保水保湿,提升生态效益,更能通过红薯种植为果农带来额外收入,实现“芒果+红薯”的“一地双收”。中心镇综合保障和技术服务中心技术人员陈朝静介绍,今年全镇计划推广林下红薯种植3000亩,目前示范种植已超百亩,后续将持续跟进指导,让林上套林下的产业真正成为群众增收的新引擎。

  套种生财:沃柑田里的“时间”效率

  作为林果产业大县,永胜县则将间作套种技术运用到支柱产业——沃柑种植中。为了弥补沃柑种植前三年挂果少、收益低的“空窗期”,永胜县积极推广在沃柑林下套种矮秆、短季作物,实现“以短养长”。

  永胜县百果园有限责任公司种植沃柑400余亩,在发展沃柑产业的同时,公司在沃柑地里套种小葱、洋葱、大蒜等矮秆作物。“这些作物一年可种多季,每年仅套种作物的收入每亩就能轻松突破2万元,大大摊薄了沃柑的种植成本。”公司负责人李仕彬介绍,间作套种不仅提升了前期效益、降低了成本,还有助于田间管理,在节水、节肥、控湿方面事半功倍。通过科学布局和调控,真正实现了“一田多收”“一年多收”的产业格局。

  模式多样:土地增效的“全域”实践

  经过长期探索,丽江市各地因地制宜,发展出丰富多样的套种模式。除了华坪的“芒果+红薯”、永胜的“沃柑+小葱、大蒜、洋葱”外,西瓜地里套种辣椒,石榴、沃柑地里套种花生、摸摸香、贡菜等模式也在丽江部分乡镇悄然兴起并广泛推广。特别是在林果育苗期间,间作套种技术的应用更为普遍。

  从华坪的芒果林到永胜的沃柑园,丽江市正通过大力推广林下经济和间作套种技术,向空间和时间要效益,让有限的土地资源释放出倍增的产值。这种精耕细作的“立体农业”模式,不仅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降低了单一作物的种植风险,显著提升了种植综合效益,更实实在在地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云南网记者 李铁成 通讯员 黄庭芳 刘皋

责任编辑:杨茜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