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丽江频道 >> 县区动态 >> 正文
让东巴文化活在当下——访丽江市东巴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和虹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16日 15:11:44  来源: 丽江日报

  原标题:让东巴文化活在当下——访丽江市东巴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和虹

  从1992年至今,和虹一直致力于东巴文化的研究、传承和保护等工作。作为丽江市东巴文化研究院(以下简称东巴文化研究院)的研究员,她将半生心血倾注在这片古老而神秘的文化沃土。近日,记者专访了这位东巴文化的守护者,聆听她与东巴文化的故事。

  让古籍文献焕发新生

  “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东巴文化,才能真正传承下去。”和虹说,东巴古籍文献记录了纳西族从原始社会到农耕时代的故事传说、宗教信仰、天文历法,以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是人类文明的珍贵遗产。近年来,东巴文化研究院通过创新传播方式,致力于让古籍中的东巴象形文字“活”起来。

  东巴文化研究院前身为1981年成立的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丽江东巴文化研究室,肩负着抢救、研究、传承东巴文化的重任。和虹长期专注于纳西族东巴古籍文献译注、社会性别研究、文献理论的探索等,成果丰硕,先后翻译了几十部东巴古籍,是目前唯一仍在职的参与过《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翻译工作的人员。她参与编纂、出版了《纳西族人口》《纳西族东巴文应用》《丽江黎明乡调查笔记》《纳西族社会性别的演变》《纳西族东巴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纳西东巴文献字释合集》等著作,并主编编纂出版了《纳西族童谣》《丽江妇女口述史》等多部作品,为丽江东巴文化研究事业、非遗传承和妇女口述史抢救记录等工作作出了贡献。

  田野中的文化对话

  在研究过程中,和虹对存疑字句,总要与东巴们反复推敲,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使她对东巴文化的研究从最初的简单释义,逐步成长为能深度解析文字哲理的专家。东巴们说:“与和老师共事是双向提升的过程。”而和虹始终谦逊地将东巴们视为良师益友:“我的知识来自田野,来自那些无私传授智慧的东巴。尊重他们,就是尊重文化本身。”

  东巴象形文字被誉为“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至今仍在使用,单字数量超过1400个。如何让这种古老文字延续生命力?“保护好、传承好东巴文化,让东巴文化活在当下。”和虹如是说。

  自2000年起,和虹创新开展东巴文字传承实践,在黄山完小开设课程。2006年,她编写了《纳西象形字东巴文应用》。她还曾参与《丽江市玉龙县白沙完小乡土知识教育的实践》项目实施和教材编写。“学习传统文化是为了唤醒血脉里的文化基因。”和虹认为,只有年轻一代真正了解并热爱本民族文化,传承才有未来。

  命名“东巴纸”的学术贡献

  纸是东巴古籍的物质载体。在和虹提出“东巴纸”这个称谓以前,书写东巴古籍的纸张没有明确称谓。1997年,她在对当时丽江县大具乡的造纸艺人进行调查后,在《民族团结》发表《最后的东巴造纸传人》一文,首次提出“东巴纸”概念,获学界公认并沿用至今。

  纳西族的手工造纸技艺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担任丽江市政协委员期间,和虹提交了关于打造纳西族传统手工造纸村的提案,推动了遗产活化利用与旅游产业的良性互动。

  文化传播的多元实践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东巴文化,和虹与同事们还积极收集东巴古籍里的智慧故事。目前,东巴文化研究院已完成东巴古籍里的故事精选工作,有望在不久的将来,一个个生动活泼、寓意深远的东巴故事将被整理成册,走进社会、走进寻常百姓之家,让读者更为直观地了解东巴文化的内涵。

  和虹还和同事们一道,将东巴文化带到社区,通过系列讲座,将东巴文化知识融入课堂, 让更多新、老丽江人学习东巴字和东巴文化,激发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在世界记忆遗产纳西东巴古籍文献馆,和虹经常和年轻的同事们一起交流、探讨学习。“这里的每一册古籍、每一份文献、每一段影像,都传递着东巴文化方方面面的信息。”和虹说,观众通过参观文献馆,能直观了解东巴文化到底是什么,文献里包含了什么内容,从中感悟东巴文化的独特魅力,领悟东巴文化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意义和作用。

  数字化时代的传承创新

  “我将用心、用情、用力做好东巴古籍文献的翻译整理,以及年轻研究人员的培养工作,把东巴文化传承好。”和虹表示,在下一步工作中,她和同事们将充分挖掘、整理东巴古籍中蕴含的处世智慧、民族团结和生态文明理念,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提供可靠、可信、可用的珍贵资料。东巴文化研究院将竭尽全力讲好丽江故事,促进对外交流。进一步拓宽古籍数字化保护研究新路径,建立东巴文化数据库,创新文化遗产呈现与展示方式,探索东巴文化数字化与人工智能融合的保护利用等工作。

  尽管东巴文化保护任重道远,但和虹坚信,通过大家的努力,东巴文化一定能够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记者 赵庆祖)

责任编辑:杨茜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