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丽江老君山:猿啼穿林韵 鸟鸣绕山幽
丽江老君山景区九十九龙潭(航拍图)。(钱磊 摄)
“打小我就喜欢大山,我是生在山上,长在山上了!”
天刚蒙蒙亮,巡护员杨学忠便像往常一样,行头穿戴整齐,装上几包干粮,与队员们一同上山了。
云南丽江老君山地处金沙江与澜沧江之间,是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的八大片区之一、滇西北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生态安全屏障。在总面积约1324平方公里、海拔1800米至4500米的跨度之间,能看到宛如碧玉之眼的高山冰蚀湖群、赤红如火的高山丹霞、绿茵如毯的高山草甸。区内拥有上千种植物、百余种鸟类及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滇金丝猴、白点鹛、黑颈长尾雉、赤麂、中华鬣羚、红豆杉等珍稀濒危动植物长栖于此。
“人脸红唇”、长相“呆萌”的滇金丝猴,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灵长类动物、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也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中的濒危物种。丽江老君山生活着两大种群约350只滇金丝猴,集中分布在金丝厂片区和大坪子片区,占滇金丝猴全部种群数量的十分之一,被科学家认为是滇金丝猴三大基因库中最濒危的一个基因库。
“老君山面积大,加上滇金丝猴活动范围广,光是巡护路线就有10多条。”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管理局(以下简称“老君山管理局”)九十九龙潭管理所副所长郭际说,“巡护员相当厉害,地图上没命名的山窝窝,他们都能找到。”
2022年,杨学忠接过老巡护员的接力棒,成为丽江老君山滇金丝猴巡护员,开启了一段与“雪山精灵”滇金丝猴的邂逅。观察滇金丝猴种群数量、移动方向、食物来源、有无受到人为干扰……一天下来,杨学忠要走十多公里山路,还要攀岩壁、爬高树才能通过种种“关卡”。
这天,杨学忠一行四人,两人一组穿梭于密林深处,绘制着属于他们的“守护地图”。“喏,鸟粪。”随即,杨学忠的手指在手机屏幕上跳跃,精准地记录下当前的经纬度、海拔、方向等信息,“这叫‘打点’。一旦遇到动物粪便、脚印,红豆杉等珍稀植物,都要记录下来。”
除了日常巡护,老君山管理局还在适当位置布设了80多台红外相机24小时监测,安装老君山地质遗迹保护监控系统,建立了老君山地理信息系统和珍稀动植物资源数据库,让珍稀动植物有了“数字档案”。在老君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90后工作人员李如雪正将红外相机捕捉到的珍贵影像转化为一张张详尽的数据表格,“目前,保护中心与北京大学、大理大学开展科研合作,每月还会开展一次自然教育活动”。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需要更多大众的爱与行动。老君山管理局联合多个部门研究制定了“一群猴子+一片森林+一方百姓+一支队伍”的“四个一”保护策略。当地不少村民过去上山打猎、过度挖采药材、砍伐树木,生态环境受到影响。随着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村民保护意识也不断增强,现在生态好多了,动物也多了。
“啾,啾啾啾……”雨后初霁的山谷中,绿树环抱,阵阵“鸟鸣”清脆悦耳,仿佛丛林中的“精灵们”在说着“悄悄话”。
“看!白点鹛!”原来,“鸟鸣”声是丽江市玉龙县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老君山鸟类监测保护员乔丽华发出的。他兴奋地压低声音,轻轻抬手示意方向,放缓脚步,悄悄地来到六七米外的观鸟点。透过编织网的洞口,只见一只白点鹛正在观鸟台上欢愉地吃着食物。
“你怎么学会通过模仿鸟叫声吸引它们过来的?”记者充满了好奇。
“我每天去野外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花了一年时间模仿鸟叫,现在我会模仿9种鸟的叫声。”乔丽华告诉记者,老君山“住着”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白点鹛、黑颈长尾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眼纹噪鹛、黑顶噪鹛等194种鸟。其中,“鸟中明星”白点鹛是我国特有种,主要分布在云南和四川。每年,全国各地甚至外国的游客都会相继来此,只为一睹白点鹛的风采。
猿啼穿林韵,鸟鸣绕山幽。置身于老君山的群山密林中,啼鸣阵阵,溪水潺潺,野生菌从地里冒出头,这里宛如万物有灵的神奇世界。
乔丽华兴奋地说:“往年这个时候还不能看到白点鹛,今年它们已经在离观鸟点不远的地方筑巢啦!”(徐鑫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