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丽江频道 >> 要闻 >> 正文
张桂梅义助“山顶洞婆婆”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29日 10:16:00  来源: 云南网-丽江日报

原标题:张桂梅义助“山顶洞婆婆”

2010年底,我随张桂梅校长走访女子高中学生家庭进入第三个年头。

这天,我们家访路过中心镇龙洞村,偶闻一个村干部说起一件事:“ 在田坪村永华公路下边的悬崖石洞,住着一个70多岁的老婆婆,在此住了20年,不知从何处跑来这里的。老婆婆有点失忆,讲不清楚自己的来历。张老师,您要不要去看看?”

张桂梅说:“怎么这个年代还有这样的事?独居山洞20多年,就没有相关部门和领导过问吗?”

村干部说:“有啊,先是周围的村民随时给她送点吃的,后来,村干部来关心过。民政部门也来看过,让她去敬老院生活,老婆婆执意不去。任何人都请不动她,她执意要在山洞居住,人们也就作罢。”

张桂梅说:“一个70多岁的老婆婆独居山洞,生活多艰难,再说,这不给党和政府形象添加负面影响吗?不行,我们现在就去看看。”

说完,就让司机把车开到去山洞的岔路口,大家一伙人下车,走羊肠小道去山洞。村干部在前面带路,我和志愿者吴天扶着张桂梅老师行进在崎岖的小路上。走了一会,看到一壁山崖,崖下一个洞穴,洞口几根木杆支撑着一块塑料布,进去就是老婆婆居住地。

看了一会儿,洞内无人。只见一些简易的生活用具:木板搭成的床,铁锅、水桶、一袋米、一桶菜油、一些柴火……

我们正说话间,一个头发斑白、身体瘦弱的老婆婆背着一壶水从山沟里慢慢走上来。村干部说,就是她了。我们赶紧把老婆婆扶过来,帮她卸下水壶。张桂梅老师开始问她,可是,老婆婆用黯淡的眼光看着眼前这个说普通话的人,一脸茫然。

村干部说,一般人很难和她搭上话,你一问,她总是哭泣。记得有一次,她说是自己从盐边县走过来的,只记得自己姓赵,其他就没有下文了。

张桂梅仔细打量老婆婆的生活环境,一时眼眶湿润,说:“你们看,一个老婆婆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了20年,打雷下雨天多么不易!这和山顶洞人多像啊。好在现在还是好人多,能经常给她送点吃的。”

张桂梅走过去,拉着老婆婆的手说:“老人家,您别在这里住了,您跟我去县城,我们送您去养老院,那儿好,您别在这儿受苦了!”

老婆婆听完,掩面而泣,喃喃自语,大家都听不懂她说什么。我在一旁想,这个忘记了自己名字、忘记了自己来路的老人,这些年不知经历了多少苦难。也许是子孙不孝,也许是遭遇不可言说的苦衷。但凡有点希望,谁又愿意在晚年离家出走呢?

在张桂梅的一番劝说之下,老婆婆突然拭干眼泪,愿意和我们一起下山进城。她要收拾东西,张桂梅说:“除了您的衣服,还有一袋米,其他的都不要了,政府会给你添置。”

“山顶洞婆婆”终于要离开她生活了20年的“家”。

大家不得不感慨:这就是缘。这些年,若干人来动员老婆婆去福利院,她就是不去,张桂梅一来,她就同意了。这也许是张桂梅身上散发着一种善缘。

走出去好远,老婆婆住的山洞逐渐隐在山崖下面看不见了。我们的车就在前面,一伙人扶着老婆婆进了车里面。入城的路上,老婆婆吐了10多次。车子停停走走,终于到了“老年之家”。

后来,张桂梅去看过老婆婆几次,但再也没有提起此事,以至于我也忘了这件事,前几天路过“山顶洞婆婆”曾经居住的山洞附近才想起此事。

通过华坪福利院职工,我了解到,当年被张桂梅义助的“山顶洞婆婆”,到福利院后被称为“福婆婆”,又生活了10年才过世。山洞里20年,福利院中10年,这就是“山顶洞婆婆”变“福婆婆”的故事。(马 海(华坪县博物馆))

责任编辑:范春艳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