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舍不得的丽江”征文】程海三章(李梦游)
观程海渔灯
程海边的夏夜是凉爽的,闻着海水潮湿的气息,海风轻轻地吹在脸上,那舒服的感觉跟汗水淋淋的中午相比,简直一个是地下,一个是天堂。在这样的夏夜,有海风可吹,有程海渔灯可观看,也算是人生难遇的幸事和美事了。黄昏时分,天下着雨,但阻挡不了渔民打银鱼的热情。开湖时间一到,500多艘渔船齐发,从不同村落、不同岸边涌向程海,争先恐后地往海里下网和接灯,然后,就在船上坐等银鱼上网。时光逝去,夜晚来临,捕银鱼的灯光开始亮起来,先是一盏、两盏,接着是八盏、十盏。然后,那灯光从点到线,再从线到线,最后由线到面,直到亮满全湖,整个程海就成了星光璀璨的银河。
为了打银鱼时不误打到其他鱼类,银鱼网的网眼很小,而且捕捞的方式采用的是灯光诱捕。一条10多米长的网上就要挂好几盏灯,有的直接用灯带。银鱼有趋光性,当它们看到灯光,就像飞蛾扑火一样扑向灯光,钻进网中。捕银鱼的灯采用电瓶供电,所以,灯光很亮,而且稳定和长久。从岸上看过去,透过夜的黑暗,水面上的灯光呈现出幽幽的蓝色,而船上的灯光则多为橘黄色,跟岸上村庄的灯光一样,给人温暖的感觉。
近处的灯光很亮,可以看到一米左右的光亮,也可以看灯光与灯光的距离。稍远处灯光连成一线,构成各种各样的样式,有的是大大的圆圈,有的像指路的箭头,有的则组成不规则的图画,有的像英文字母。总之,今晚的程海渔灯用千奇百怪的形状组成了绚丽无比的灯光风景。更远处的灯光要暗许多,但感觉密度很大,像满天的星星都落在湖里一样,整个程海成了灯光的海洋。
站在高高的山坡上往下看,程海的湖面很平,像一张黑色的纸,上面密密麻麻地画满了灯光,在黑夜里闪着光,那些灯光组成了一张密不透风的“天罗地网”,仿佛要网住一切。程海渔灯的美景,真的能给人心灵的震撼。“程海渔灯”是永胜十大名景之一,很早的时候就有了。以前,渔民打鱼要在船头点燃竹片做的火把照明,后来用上了能够遮风挡雨的油灯。不管是火把还是油灯,都是真正的渔火。湖里的渔火跟村子里的火把和灯光交相辉映,形成壮观的“程海渔灯”,自古深受人们的喜爱,有文人为此写下了精美的诗作。
我们能从前人的诗中看到程海渔灯的美丽,也能看出这样的景色是在秋季。也就是说,在以前,看程海渔灯的最佳时间应该是秋季。那时,庄稼成熟,鱼肥水美,正是下海打鱼的好时机。如今,捕捞银鱼都在7月左右,正是夏季,而且,由于用灯光诱捕,那成千上万的灯光是古时候的渔火无法比拟的,今天的程海渔灯要比古代的程海渔灯不知壮观多少倍。随着交通的通畅、手相照相和网络的普及、灯光诱捕银鱼技术的应用,让更多的人看到了现代程海渔灯的美景。从湖面的灯光中,我看到了时代的飞速发展。
程海10年禁湖,如果不打银鱼,平时看不到渔船,也见不到渔灯美景。银鱼自20世纪80年代从太湖引进放入程海,每年500吨左右的产量曾给程海渔民带来不错的收入,但是,这个外来品种对土著鱼类和程海水质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30多年过去,程海土著鱼的品种和数量都有所减少,有的土著鱼甚至绝种;程海水质持续变差,程海环境保护治理难度加大。
多年来,程海再没有新放银鱼,程海里的银鱼却一直捕捞不干净,不管渔民怎么捕捞,从开始的人工拉大网,再用上柴油机拉大网,甚至有条件的地方用电带的卷扬机拉大网,都没有把程海里的银鱼捕捞干净。银鱼的数量似乎一直未曾减少过。
银鱼是一年生的鱼类,也就是说,如果不捕捞,每年会有大量的银鱼死在程海里,对程海水造成二次污染。因此,从治理生物种类和环境污染的角度,都要对银鱼进行捕捞,直到把银鱼从程海里打尽的那一天。但那一天似乎还很遥远。去年有10天、今年也有10天的银鱼捕捞期。也就是说,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不仅能吃到美味的程海银鱼,还可以观赏壮观的程海渔灯,让夏夜充满更多的浪漫和记忆。然而,从保护程海环境的角度来说,我希望程海的银鱼早一天被捕捞干净,即使看不到壮观的程海渔灯,我也心甘情愿。我期待的是,程海的山更绿、水更清。
独坐程海
独坐,成为夏天傍晚亲近程海的一种方式。姿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份亲近程海的心情。最近几天,也许是连续天晴的缘故,天气越发炎热,傍晚来临,太阳落山,热气似乎没有消失一点,感觉更加闷热。这时我想到了离住处不远的程海,还有程海里清亮的湖水。
黄昏时分,程海边许多地方都站满了人,尤其是那些有沙滩的海湾更是人满为患。他们大多来自附近的村庄,许多人从小在海边长大。他们当中,有吹海风的、有戏海水的,用朴素而自然的方式亲近着程海,尽情地享受着夏天的傍晚。我独坐在程海边的一个草丛里,看着不远处在海边纳凉的人群。有海鸟不时从天空飞过,海面上停留着一些野鸭之类的水鸟,它们浮在湖面上,似乎一动不动,却又像在随波逐流。它们放松的样子显得特别可爱,如我此刻的心情,随着它们的身影波涛一样摇曳。
夏季是程海湖边最绿的季节,放眼过去,满山满湖都是翠绿的颜色。湖滩上的野草长得很茂盛,人已经无法钻过去,密密的草丛就成了水鸟的天堂。它们在里边栖息、产卵、繁殖后代,像湖水一样生生不息,展示着顽强的生命力。
离湖边远一些的草丛就没有那么幸运。虽然湖边早就禁牧了,看不到成群结队的牛、马、羊在草地上悠闲地吃草,但割草的人来了,他们依然有成群结队的架势。他们开着三轮车、带着电动的割草机,争先恐后地在湖边寻找着最好的草地,然后,由男人背着不算太重的机器,手里握着长杆刀具,在草地上一行行地割,一会儿工夫就在身后割了一大堆。跟在身后收草的女人,把丈夫割下的草收拢来,再放到三轮车上,等三轮车几乎装不下草的时候,他们才沿着弯弯曲曲的湖边路小心翼翼地驶离湖边。家里圈养的几头甚至数十头的牛羊又有嫩嫩的青草吃了。
割草的人走后,程海边宁静了许多。此时没有风,湖面也很平静,宽阔的湖面不紧不慢地扬着一些微波。不远处,在湖边游玩的人传来阵阵喧闹声,他们有的在湖中洗澡,有的在湖边散步,有小孩在奔跑、打闹,有的在唱歌,有的甚至跳起了广场舞。一切都那么自然、那么和谐。这才是程海夏天傍晚应有的风景。
跟他们的热闹相比,我独坐的身影显得有些孤单,但我的心情一点也不孤独。我并不是不合群,或者要特意玩什么清高,我只是想静静地坐一会,静静地看一看身边的风景,静静地想一些心事。或者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就那么静静地在风中坐一会,然后,再次回到生活的喧嚣之中。
其实,生活有太多的匆忙和无奈,有许多要紧的和不要紧的事情要做,很难有这样清闲的时光。忙中偷闲地到湖边走一走,到湖边坐一坐,也是对情绪最好的一种释放。独坐程海,是人生中难得的一段美好时光。跟程海隔着一段不远不近的距离,每天默默相伴,是我喜欢的与程海相处的方式。
程海秋韵
提起秋韵一词,我首先想到的是红红的枫叶在风中飘落,那是秋的舞蹈,带着秋天的丰盈,还有秋天凋零的淡淡的忧伤。此时,如果能够放宽胸怀极目远眺,看到的则是层林尽染的美景,是浓浓的让人陶醉的秋意。在现实生活之中,也许是气候和地理的原因,我很少能看到山中的枫林,如有幸遇见,也只是一棵两棵而已,很少能看到成片的枫林,不得不说是人生的一种缺憾。
更多的时候,我会待在程海边,每天看程海的日出日落,一年又一年感受程海的春去秋来。其漫长的时光很像湖里的浪花,每一次潮涨潮落都冲刷着心中的记忆,使许多记忆如岸边的沙子越来越淡、越来越少。程海的秋天是宁静的,没有红彤彤的枫叶,也没有黄澄澄的银杏叶,因此,程海的秋韵就没有期待和想象中那么多的绚丽色彩,而是保留着程海自己独特的韵味。秋天的程海在我面前大面积呈现的是草木的枯黄色,这种接近泥土的颜色是生命绚烂之后的生命本色,更让人感觉亲近和亲切。当草木枯黄的时候,其实新的生命正在泥土之中孕育,只不过要度过一个寒冷寂寞的冬季,最后终将在春天破土而出,展现出新的生机。程海的秋韵就在一丛丛的芦苇之上,那些在海风中摇曳的芦苇,随着秋天的来临渐渐换下身上的绿装,穿上更接近土地的颜色,舒展着身体,头戴绒绒的白色的花朵迎接秋天的到来。
芦苇适合在湿地里生长,程海的芦苇受环境的影响,夏天长势非常旺盛,那绿色的长长的枝叶在海风中飘荡,此起彼伏,像绿色的波浪,一浪接着一浪,生生不息。秋天是芦苇开花的季节,白色的芦花开在芦苇的顶端,长长的、柔柔的花朵像稻穗一样,那些白白的芦花在绿色芦苇中随风摇曳,特别显眼,特别引人注目。除了岸上的芦苇,程海湖里有许多的水鸟,它们依靠程海丰富的水环境,世代在这里繁衍生息。有许多水鸟爱把鸟窝筑在芦苇丛中,在芦苇里繁衍后代,与芦苇相依相伴,哪怕在冬天,枯萎的芦苇丛也会给过冬的水鸟带来许多庇护与温暖,成为水鸟的天堂。
芦花如狗尾般在风中飘摇的时候,湖边的草开始逐渐枯黄,随后便迎来萧条的时节。而这时天空更蓝、云朵更白、湖水更碧,程海的秋色也更加美丽。程海秋天的颜色跟坝区稻谷的金黄不同,也跟山中红叶铺满小路的景色不同,那一眼看不到尽头的波浪起伏的碧水,涌动着时光的沧桑,给人更多辽远、博大的感觉。程海在秋天呈现出来的独有韵味,吸引着更多人来体验和享受程海秋韵。秋天到程海边走一走,看一看程海美景,感受不一样的秋景。不经意间看到那些可爱的水鸟飞过芦苇丛,在湖面随着波涛一起一伏地漂流,似乎没有终点,也没有目标,却那么怡然自得。我们在尘世因过多拼搏而疲惫的心情,此时也会像程海水鸟一样通透和明亮起来,暂停一下追求的脚步,让人生沉淀出更多美好的记忆和情感。(徐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