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丽江频道 >> 要闻 >> 正文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 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11日 15:29:00  来源: 云南网-丽江日报

原标题:脚下沾有多少泥土 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

流经光华乡的五郎河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曾两次主动提出申请当一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因为工作岗位的缘故,学校没有批准。2018年2月,我第三次提出了申请,经学校党委同意上报云南省委组织部审批后,放弃高校良好的工作环境,毅然投身贫困山村的脱贫攻坚战。怀揣着对村情、贫情、环境的陌生感,踏上了前往永胜县光华乡光明村驻村扶贫的征程,开启了新的驻村扶贫工作和生活。

随着永胜县新一轮贫困对象动态管理暨“户户清”行动方案的实施,开始了每天进村入户、早出晚归的驻村扶贫工作。白天按照“五查五看”精准识别方法遍访全村445户农户,晚上按照“三评四定”步骤进行贫情分析、整理内页资料。工作繁琐,压力特别大,我们开始了没有周末也没有节假日的“白加黑、五加二”工作模式。这样的工作状态持续了2年,5轮动态管理工作,每轮遍访全村445户农户,每季度对全村165户建档立卡户走访一遍,在全村13个村组445户农户家里留下了无数沾满泥土的脚印,收获了村情贫情。目标只是为了精准、精准、再精准。

我的老家就在永胜梁官,家里只有父母亲两位老人守家,离光明村也就30多分钟的车程,即使这样,我也只能一个月抽空回家看看老人。自己的家在丽江,很少回家休息。2018年4月份老岳母住院做手术请假,中秋节女儿从昆明回家过节我请假外,更多的周末和节假日都坚守在扶贫工作岗位。2018年,驻村10个月,在岗工作281天,2019年驻村12个月,在岗工作326天。我也有累的时候,也有疲惫的时候,也有渴望和家人团聚的时候。但是,既然脱贫攻坚的战斗已经打响,身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时不待我,也就不允许我有更多的停留和享受。我就把光明村当成自己的家,光明村的村民当成自己的亲人。事非经过不知难,有付出就有收获,我收获了对村情贫情的更加熟悉,收获了贫困群众的诉求和期盼,收获了与贫困群众无间无隔的沟通和交流。

两年多来,利用有限的驻村工作队经费10多万元,救助大病群众、看望生活困难群众、慰问80岁以上老人、慰问生活困难党员和老党员、资助贫困户子女上大学等80多人。关键时刻伸出援手,给贫困群众送去温暖,送去信心,赢得了群众认可。

脱贫攻坚需要找准“穷根”,明确靶向,对症下药,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两年多来,协调整合100多万元资金,根据16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因户施策,支持贫困群众产业增收。湾子村建档立卡户何顺林说:“通过政府和师专的帮扶,我2016年种植了2.5亩的软籽石榴,2019年就有3万多元的收入,已实现稳定脱贫,今年又扩大了2.5亩的种植面积,对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开展就业帮扶,兜牢民生底线。2020年,针对16户“老弱病残”既无能力外出务工又无能力发展产业的未脱贫户、边缘户、监测户,协调学校扶贫资金11.88万元开发16个护路保洁公益岗来促就业,稳民生,帮助他们在1—2年内找到稳定脱贫致富的路子。开展消费扶贫,助力精准脱贫。2020年3月,又是一年沃柑成熟季,看着田里黄澄澄的沃柑,本应笑逐颜开的未脱贫户鄂金海,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今年是他家沃柑第一年挂果,想着能卖个好价钱去看病治疗,然而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光明村大量沃柑滞销。在三月的走访过程中,工作队了解到沃柑滞销的情况后,及时向学校进行了汇报,学校先后为光明村的8户建档立卡户购买了近万斤价值45000元的沃柑,开展了消费扶贫,缓解了沃柑滞销的压力。鄂金海看到自家1亩地的沃柑全部得到出售,收入1万多元,笑容又出现在了脸上,更加坚定了他对病情治愈和今年脱贫的信心。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也是一名从农村走出的教育受益者,对教育有着更加深厚的情怀。充分利用学校行业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帮扶。为拓宽建档立卡户学生的视野,协调学校先后两次组织光华乡部分学生到北京和丽江进行游学活动;每年为光明村接受义务教育的建档立卡户子女提供资助,小学阶段每生每年600元、初中阶段每生每年1000元,切实减轻建档立卡户家庭的教育负担;硬化到光明小学的村组道路;为光明小学90多名学生购买价值10多万元的四件套铺盖行李、课外读物和桌椅板凳;携手光华乡开展助学助教活动,协调组织16名同学到光华乡各村级小学、幼儿园开展为期一学期的顶岗实习,师专为光华乡选派的10名教师开展为期一学期的学习培训,着力解决光华乡基础教育中音、体、美师资不足的问题,并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积极协调学校资金改善村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人居环境。维修损毁桥面、修复河堤、硬化入村道路、修建垃圾焚烧池;协调学校艺术学院师生到小村和寨子村彩绘部分沿路墙面,结合彝族文化特色,点亮村庄建设;结合光明村实际情况帮助制定《光明村村规民约》,推动移风易俗。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在扶贫中收获了贫困群众的信任和赞许,收获了内心的踏实和温暖。扶贫路上虽艰辛。如今,全县已经通过第三方评估验收,但脱贫攻坚扶贫工作依然在继续,任务还相当艰巨,我心依旧,依然会沉下心来,俯下身去,义无反顾地与光明村的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永胜县扶贫办 提供)

责任编辑:杨茜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