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丽江频道 >> 头图 >> 正文
小凉山各族人民过上了幸福生活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29日 09:42:33  来源: 云南网-丽江日报

     原标题:小凉山各族人民过上了幸福生活

  学生智慧课堂现场

  俗称“小凉山”的宁蒗彝族自治县1986年列入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2012年列入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共有82个贫困村,其中61个深度贫困村,有18826户82464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截至2020年10月,全县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退出标准。

  攻下最后堡垒

  因户施策。2020年以来,宁蒗县委、县政府针对未脱贫的1214户4662人,制订“一户一方案”扶持政策,通过半年的努力,全部达到脱贫退出标准。

  补齐短板。驻扎在全县15个乡镇91个村委会82个贫困村的37名县处级干部、129名乡科级包村干部、459名驻村工作队员、2760名党员和村组长、7539名挂钩扶贫联系干部,早上7:30准时出门,深入农村,调查研究,把发现的短板弱项进行汇总,上报乡(镇)党委、政府,各乡(镇)党委、政府进行分类、筛选后,上报县委、县政府,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研究对策,及时解决各种问题。

  宁蒗县西布河乡大沟村委会阿品窝子村阿鲁居古家,原来缺少技术,自身动力不足,通过脱贫攻坚政策扶持后,如今,建好了安全稳固房,有卧室、客厅、厨房、院坝、畜圈,还有了洗澡间、厕所。家里还养了80只羊,种了6亩花椒、20亩核桃、3亩荞子和10亩马铃薯,每年收入达6万元以上。其妻子在昆明务工,月收入3000元。两个孩子在村小学读书,享受营养午餐,年均一个学生得到2400元的补助。全家人其乐融融,生活幸福美满。阿鲁居古说:“对共产党的政策,只有说不完的感谢!”

  阿鲁尔布也是西布河乡大沟村的农户,其子阿鲁日古因患慢性病,曾一度因病致贫,通过脱贫攻坚政策扶持后,目前享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他和家里的两个老人、孩子享受低保,妻子被聘为生态护林员,每月领取公益性岗位工资。还养了4头猪、5头牛,现在全家人年人均纯收入已达7265元,达到了高质量脱贫的标准。

  “安得广厦千万间”,小凉山各族群众笑开了颜。在政府的扶持下,在广大驻村干部的大力帮扶下,大沟村委会133户贫困户已全部新建了新房,“农危改”217户。如今,不论走进哪家,院坝整洁干净,房屋安全稳固,有些人还修建了具有彝族建筑特色的新房。

  据统计,5年来,全县累计投入交通领域资金21.96亿元,饮水安全保障投资2.64亿元,电力通达投资3.55亿元,教育扶贫资金9.4亿元,发放扶贫小额信贷5.17亿元,贫困村村集体经济达3万元以上。全县贫困人口新农合参保率达到100%,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实际报销比例达90.2%,县域内就诊率90.7%;实现了“乡乡油路、村村硬化、组组通达”目标;“入学难”问题得到全面解决,全县51.5%的学生在县城集中就学;20.37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生活用电到户率,广播电视、通信网络覆盖率100%。

  凝心聚力冲锋

  全县各级部门,1167个村民小组长和党员干部群众奔赴脱贫攻坚第一线,发挥着每一个人的聪明才智。

  每到晚上,各乡镇、村民小组都会召开一场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驻村领导、驻村工作队、支部委员、党员同志、耄耋老人、妇女代表都在座谈会上发言。大家追忆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生活,对比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生活变化,共话脱贫攻坚以来党的阳光雨露滋润着山村的感受。

  全县各级部门干部群众思想统一,认识提高,放弃休息时间,从早上7:30到晚上11点,有的在办公室,有的在火塘边,有的在村活动室里,分析研判各种疑难问题,研究解决各种困难问题,化解各种矛盾纠纷,讲解党的惠民政策和扶贫政策。通过努力,全县1167个村庄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子道路硬化了,看病不用出远门了,读书不用出县城了,家里家外变得干净、整洁了,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易地扶贫搬迁显成效

  从木楞房搬进设施齐全的县城公寓,宁蒗县易地扶贫搬迁户杨发财的脸上写满了幸福。杨发财说:“因为上学要走10多公里山路,我10岁才进学校。现在我们安置点附近50米就有幼儿园,300多米就有中小学校。”而今,杨发财从烂泥箐乡马金子村搬进了县城易地扶贫搬迁三期,小孩已在家门口上了幼儿园。

  走在三锅庄的水泥路村道上,见不到一点垃圾。村里新建了一个300立方米的蓄水池,家家有清洁甘甜的自来水。还有幼儿园、篮球场、村民活动室、公厕,户均有2亩以上的苹果园,13人落实了乡村公益性岗位,70多人外出务工。像这样的乡镇易地搬迁集镇安置区,宁蒗县共有7个。

  “把最好的土地让给易地扶贫搬迁户,把最好的房子建给易地扶贫搬迁户,把最好的设施配套给易地扶贫搬迁户,让最强最细心的干部管理服务易地扶贫搬迁户。”是宁蒗县委、县政府对县城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群众的承诺,广大人民群众正亲眼见证着眼前的一桩桩、一件件实事。

  5年来,全县投资20.56亿元,将居住在“六类地区”的10400户4.2万人搬迁到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搬迁规模占丽江市的90%,搬迁人口占全县农业人口的18.3%。

  “住上了干净、舒适、漂亮的新房”“出门就有公交车”“娃娃上了好学校”“家门口就有卫生室”……群众的一句句真情话语,无不彰显着宁蒗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效。

  提升人居环境

  过去,县城脏乱差,道路损毁严重、交通拥堵、基础设施滞后、马路市场问题突出。如今,县城街道变宽了、干净了。具有彝族建筑特色的房子一幢挨着一幢,交通井然有序、绿化管理到位,让人赏心悦目。

  曾经杂草丛生的宁蒗河,如今变成了五彩斑斓的河滨走廊,成了人们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过去,农村垃圾遍地。如今,每天都有志愿者、保洁员、生态巡山护林员和党员、群众等在清理打扫,大家都不会乱丢垃圾,自觉把垃圾倒在焚烧池里。

  过去,经常会看到聚集在一起喝酒闲聊的男人。如今,他们都外出务工挣钱,为家里修建房子,供孩子读书,让孩子走出大山。

  过去,各族妇女地位较低。如今,她们穿上了漂亮的服装,掌管家里的经济大权。一切开销,由自己决定。

  过去,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如今,待客不再铺张浪费。家里的牲畜、家禽变成了商品,过去经济窘迫、揭不开锅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小凉山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有了明显改变,观念有了明显提升,摒弃了千年陋习。不论你走到哪个村落,看到的都是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五谷丰登,还有幸福溢满笑脸的各族人民。

责任编辑:张潇予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