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丽江频道 >> 脱贫攻坚 >> 正文
脱贫攻坚带来新变化 华坪脱贫攻坚纪实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03日 17:01:00  来源: 云南网-丽江日报
分享至:

  原标题:脱贫攻坚带来新变化——华坪县脱贫攻坚纪实之一

  5月的华坪,满目翠绿。记者在华坪的永兴乡思木、马鹿,兴泉镇塘房、文乐,石龙坝镇民主、龙井,通达乡丁王、白姑河采访,深深地感到4年的脱贫攻坚,使华坪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变化之一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再到永兴思木村,过去晴通雨阻的14公里泥巴路如今已变成了柏油路,车程由过去1小时缩短到20分钟。同行的华坪县委宣传干部告诉我们,距华坪县城最远的南阳、马鹿、腊石、红椿箐等村委会都通了硬化道路。目前柏油路、水泥路都已通到村通到组,石龙坝镇民主村21组还将水泥路修到芒果山上。

  据介绍,目前,华坪县27个贫困村已全部通硬化道路,2018年计划实施的300公里村组公路硬化项目,现已全部完成,完成投资3亿元;精准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水利项目规划已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面实施;新建通信基站7个、4G网络基站7个,铺设光缆422.8公里,4G网络覆盖率达100%,今年计划脱贫出列的21个村全部实现光纤宽带网络通达,全县27个贫困村和村委会所在地学校实现光纤宽带网络通达,27个贫困村卫生室实现光纤宽带网络通达;全县27个贫困村全部通10千伏以上动力电,村民小组90%以上通380伏动力电;建成318个村级及村(居)民小组活动场所。群众出行难、用水难、用电难、通信难等问题得到明显改善。

  通达乡维新村委会5组村民邬刚明说,自2016年丽江市纪委协调资金将乡政府至维新村8公里泥巴路硬化改造成柏油路,运花椒、烤烟出去卖方便多了,价格也上去了。

变化之二
支柱产业建立起来了

  在华坪采访,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山、梁和沟箐都种上了芒果,沿河两岸的田坝中则是成片的瓜果蔬菜,半山区、山区的山坡上、沟箐边、山地里、田埂上则花椒、核桃、茶叶、蚕桑,田地里种植的是烤烟。

  华坪以芒果、花椒、核桃、茶叶、蚕桑、柑橘为主的生态产业已形成,全县生态产业种植面积达123万亩,仅芒果种植面积就达23万亩,位居全省第一。芒果与中药材、烤烟、食用菌、瓜果蔬菜等产业形成相互发展的态势。

  目前,全县每个贫困村都有了1至2项主导产业,产业支撑建档立卡贫困户收入已开始显现。许多贫困户通过种芒果、花椒、茶叶、蚕桑、烤烟脱了贫,解决了温饱。

变化之三
居得方便,住得安全

  在龙洞村至县城的主干道旁、永兴乡思木村李子河畔都可以看到新建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这些安置点安置的都是因地质灾害、交通不便、水源缺乏,“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贫困户。据介绍,华坪县2016年、2017年共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90户。目前190户已搬迁入住在交通、生活方便的集中安置地。马路梁子村民蔡军, 2018年将家从有地质灾害的居住点搬迁安置到靠近龙洞村至县城的主干道旁后,他觉得在新安置点生活比过去方便多了。农闲时节,就近打工,收入比以前增多了。

  8个乡镇4047户农危改任务目前已全部完工。家住通达乡维新村委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蔡学艳家中只有她和老伴两人。所住房屋被鉴定为危房后,由于年纪大,收入低,一直无力自行改善住房条件,心中因房屋安全时常担心不已。2018年,通达乡为蔡学艳家申请了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她家的房屋得到加固,看到干净整洁的房屋,让两位老人激动不已。

变化之四
治病看病已不再难

  4年来,华坪县落实了17343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的补贴政策;对17个未达标的贫困村卫生室,已建成16个,在建1个;完成了全县大病救治方案,做到了“一人一档一方案”,核实13类19种大病病人30人,全部实施了大病救治,救治率达100%。

  通过对贫困户采取门诊待遇倾斜、住院待遇倾斜、落实大病保险倾斜政策、医疗救助、兜底保障等一系列健康扶贫措施,贫困群众治病看病已不再难。

变化之五
贫困发生率大幅降低

  华坪县原有3个贫困乡,56个村(社区)有扶贫任务,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610户17343人,其中一般贫困村17个,深度贫困村10个。4年来,全县已有两个贫困乡、6个贫困村脱贫出列,累计脱贫3690户14224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15.11%下降到2.75%。

变化之六
文明之风吹遍乡村大地

  走进华坪的乡村人家,过去那种人畜同院、垃圾乱扔、杂物乱堆乱放、粪污乱排的现象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人畜分院,杂物有序堆放,干净的水泥院坝,干净、卫生、方便的卫生厕所,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

  走进通达傈僳族乡白姑河村委会5组的王宗华家,只见小院干净整洁,杂物摆放有序。沿坎摆放着10多盆花草、盆景。 “家里环境变化全靠村里实行了乡风文明‘红黑榜’。”王宗华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谁都想上‘红榜’,不想上‘黑榜’。”

  眼下,以“村规民约”为载体,“红黑榜”制度为抓手,涵盖了农村人居环境、知法守法、党建先锋、诚信建设、子女教育、生态环保、脱贫攻坚、家风建设、移风易俗等农村治理发展的方方面面的乡风文明“红黑榜”制度正在全县推广开来。(何世辉 郭俊燕 张小秋)

责任编辑:乐诚弘韵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