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丽江频道 >>  要闻 >>  正文
改革开放四十年丽江农业发展谱新篇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30日 14:50:07  来源: 云南网-丽江日报
分享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持续推进国家“三农”发展战略和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经过40年的持续发展,我市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渐入佳境,农业农村经济得到了持续、快速、全面发展,丽江的农业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业经济总量快速增长

  通过扶持发展“五个一批”,大力发展“十大农业产品”,加快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粮食实现14年连续增长,烤烟、特色经作、畜牧业、特色冷水渔业等优势产业量效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2017年,丽江市农业总产值达91.03亿元,实现农业增加值51.08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520元。

  产业结构调整持续升级

  全面实施稳粮、优经、扩饲等措施,增加优质、生态、绿色、有机高原特色农产品生产,全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7年全市粮经面积比达到70.3∶29.7,逐步形成了“高原粮仓、特色经作、山地牧业、生态林果、淡水渔业、开放农业”等六大板块齐头并进的格局。粮食总产连续五年稳定在50万吨以上,实现14年连续增长,同时,先后创造出了如水稻、油菜、大麦、马铃薯等一系列农业高产纪录和奇迹。

  发展水果面积60万亩,产值11.3亿元,丽江雪桃、宁蒗小凉山苹果、永胜鲜食葡萄、软籽石榴、褚橙、沃柑等成为具有代表性的丽江区域差异化特点突出的高原特色水果,丽江雪桃荣登国宴,获得地理标志产品称号,成为丽江一张新名片;花卉种植面积4.8万亩,产值2亿元,并拥有丽江玫瑰产业公司(丽江雪山玫瑰庄园)、丽江花花色玫瑰庄园有限公司等省内外著名企业;蔬菜种植面积53.55万亩,蔬菜产值达到13.3亿元;中药材种植面积23.4万亩,其中标准化种植基地面积2.26万亩,滇重楼、云木香、秦艽等道地药材单品种已达万亩以上;大牲畜存栏64.15万头,畜牧业产值38.62亿元;自1985年开始种植烤烟以来,经过33年的发展,烤烟产业已成为丽江农业产业化发展最成熟的产业,也连年为丽江地方财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形成了50万亩稳定的可年产烟叶75万担左右的优质烟叶生产基地。

  三产融合发展明显提升

  努力做好农业连接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大文章,依托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和享誉国内外的知名度,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走农旅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子,加快发展养生养老、绿色食品、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着力推进丽江特色水果、丽江高山花卉、丽江高山蔬菜、丽江道地中药材、丽江青刺果、丽江高端肉牛羊等六大绿色健康食品精深加工。2017年,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35.7亿元,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35户,加工产值增长率以8%的速度递增。产地初加工设施建设快速增加,仅农业部产地初加工项目就建成冷库84座,冷藏库29座,热风烘房21座。

  全市从事休闲农业的企业和农家乐有682户,营业收入达到4.8亿元,接待人数296万人次,带动农户5100户,从业人数4700人。玉龙县、古城区被推报为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县(区),玉水寨生态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和拉市美乐旅游度假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点,永胜阳光农场、华坪县中心镇茶花寨度假村等5家企业被认定为云南省休闲农业示范企业。

  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

  目前,已建成国家、省、市三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142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42家,市级99家。龙头企业有固定资产2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44亿元,其中销售收入5000万元—1亿元的11户,亿元以上的9户。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200家,已经取得国家级示范社2个,部级示范社1个,省级示范社18个,市级示范社62个,合作社成员总数达到8.33万户,带动非成员农户8.5万户。新发展认定市级家庭农场430家。精心培育、打造了12个省、市级现代农业庄园。

  农业品牌建设成果显著

  打造“三品一标”农产品178个,其中农产品地理标志6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40家企业112个产品(种植业16家85个产品,畜牧业19家20个产品,渔业5家7个产品),绿色食品认证24家企业52个产品,有机食品认证6家企业13个产品;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云南省著名商标39个,云南名牌农产品21个,丽江雪桃、华坪芒果入选“2016年全国名优果品区域公共品牌”。

  农业基础设施全面改善

  截至目前,共完成中低产田改造及高标准农田建设140.68万亩,引导拉动全市6.3万多户购置各类农业机械7.2万台(套),建成户用沼气池11万口、联户沼气池91口、大型沼气池12座。

  农村综合改革再添活力

  稳妥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目前,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15万亩,占承包面积的9.7%,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平台公司充当中介等放活土地经营权的新形式逐步出现;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工作正处于收尾阶段;古城区被列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300个试点县(区)之一,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责任编辑:乐诚弘韵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0007612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